从大梁回到沛县,比起当初从沛县去大梁,旅途居然更加坎坷。因为,此时秦军已经攻占魏国,南下攻楚,到处兵荒马乱。
刘信和刘邦辗转反侧,终于回到沛县时,已经是秋天。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个“人间”确实是“换了”。如今的沛县,再也不属于楚国,而是转眼成为秦朝新设的一个县,隶属于泗水郡。
楚国,已经灭亡了!
刘信对此当然毫不意外。当大梁陷落、魏国灭亡,楚国的灭亡也就是接踵而至的事情。
王翦帅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王贲率二十万大军攻打魏国,这父子俩分进合击,相互策应。当王贲灭了魏国,楚国的灭亡也就已经注定。
与王翦在前线对峙的项燕,本来就已经承受着楚国朝廷给予的巨大压力。由于王翦始终不肯出战,项燕无法与之交战,以景氏为首的楚国贵族们都怀疑项燕是拥兵自重,故意借秦军之势来壮大项家,怀有异心。
楚王负刍开始还假装用人不疑,信任项燕。然后,是借景氏之口,开始催促项燕出战。最后,终于是自己不耐烦,三番五次派遣使者来到前线,派景氏前来监军,对项燕百般掣肘威逼。
如今,魏国又已灭亡,楚、魏互为犄角之势已经破坏,如果王贲帅战胜之军南下,与其父亲王翦合并夹击,那么,项燕就是有通天本领,也只有死路一条。
王翦六十万大军开始死守营寨,拒绝出战。项燕多次到营前挑战,秦军也始终不出来。无奈之下,项燕终于忍耐不住,决定挥师东进,想要绕到王翦大军后方,以调动王翦军队,伺机进行决战。
不料,得知儿子王贲已经攻占魏国后,老谋深算的王翦突然改变了策略。项燕军队一动,此前一直躲在营寨中不肯出战的六十万秦军,突然倾巢而出,进行追击。
由于王翦军队长期避战,楚军早就已经生出轻蔑之心,以为秦军是慑于项燕威名、吃了之前李信蒙恬惨败的亏,再也不敢与楚军交战。
骄兵必败。这种轻视敌人的心态,让楚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六十万秦军,长期被王翦束缚在军营里,好好吃好好练,早就被憋坏了。这一出战,那就好比是放出栏的狼群,无比凶猛。
大意轻敌的楚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几乎溃不成军。还好项燕治军有方,迅速收拢队伍,边打边走,想要与楚国昌平君芈启会合,共同抗击王翦。
却不料,这犯了楚王负刍的大忌!
只因为,昌平君芈启也是楚国的公子,是楚考烈王的儿子,楚王负刍的哥哥。
当秦、楚关系还没有完全破裂的时候,昌平君曾经作为人质被派往秦国,反而受到秦国的重用,协助秦王政平定“嫪毐之乱”,担任相邦,可见其能力非常突出。
后来,秦王政把芈启派往陈郢以安抚楚民。陈郢曾经是楚国的国都,现在沦为秦国的边郡。到了那里之后,昌平君陈郢便反叛了秦国。
但是,楚王负刍始终对这位哥哥心怀疑惧,既忌惮芈启的能力比自己强,又担心他不过是假装背叛了秦军,可能借秦军的帮助回来夺取楚王之位。
所以,背叛了秦国的昌平君芈启,始终回不了楚国朝廷。
现在,项燕兵败,试图去与昌平君会合,这顿时就引起了楚王负刍的警觉。他很担心项燕是兵败畏罪,转而想拥立自己的哥哥昌平君芈启。
负刍拒绝再派兵支援项燕。
逃至蕲县之南,还来不及与昌平君芈启会合策应,楚军便已经陷入王翦大军重重包围,全部覆灭!
项燕,自杀!
楚军这次败亡是如此之快,以致原本还打算南下策应自己父亲的王贲,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了,转而调头北上去攻占燕国。
而当刘信、刘邦一路上躲过到处征战的秦军、四处溃逃的楚军和沿途土匪流寇,好不容易返回到沛县的时候,沛县已经成为了秦国的土地。
这,就是世道沧桑,“换了人间”。
然而,说是“换了人间”,刘信又很快就发现,其实似乎什么都没有换。
因为,统治沛县的,居然还是从前的那些人。
现在的秦国沛县令,居然就是过去的楚国沛尹。他很识时务地主动投降了秦军,结果从楚国沛尹摇身一变,就成为了秦国沛令。
此时的秦国,土地迅速扩大,根本派不出太多的人去接管、统治新征服的地方,于是要么就选择屠城,把敢于反抗的人全部屠灭;要么就选择招降,只要肯主动投靠秦军的,就让他们官照样当,有的甚至还提拔。
不仅沛令保住了官位,过去是为楚国、现在是为秦国,继续统治着沛县,而且萧何、曹参等过去在沛县衙门里任职的,也继续担任着秦朝沛县的官吏。
萧何甚至还升职了。
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