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6 (1/1)

这个假期之后,佘秀雁又失去了赵贵平一家的消息,再次收到消息的时候,只知道他们又搬了家,而且是到了更远的地方。而到了寒假的时候,赵贵平很反常的没有把赵奇送回来,两地通信不便,无法知晓原由,赵贵平难得再回来时佘秀雁专门问了,才知道是因为路太远而且在赵家村也太无聊所致。佘秀雁气急,赵家村那么大,到处都能玩,哪里都能串,怎么会无聊呢,如果无聊自己在这里待了六十来年了,怎么会没感觉呢,然而毕竟心疼孩子,也不好过分苛责赵奇,于是出主意,下次回来的时候让赵奇和赵正一起,然而这样的想法迟迟没有实现的机会。

这样蹉跎了两年时光,赵家村里,人虽然越来越少,但生活似乎是越来越好。佘秀雁和赵国俊这些年也没少折腾自家的窑洞,在赵贵宝的调度下,旧的发黑的木窗框全部换了新的,纸糊的窗户全换成了双层的玻璃,原来的黄土墙全刮上了大白,裸漏的电线也埋进了墙面,昏暗的电灯泡换了更白更亮的,据说还更省电。赵贵平又带回来了一台黑白电视机,装上一个“锅盖”就可以收到电视信号,以后可以在自己家看电视,不必去串门了。

因路途遥远,这两年赵奇没有回来,倒是赵晨回来过几次,佘秀雁也很喜欢赵晨,但始终觉得比不上赵奇。

冬天的赵家村一如既往的寒冷,然而今年却格外不同,赵家村外出的人陆续回来了,增添了不少烟火气,家家户户都忙,很是热闹,只因明年的正月初八,赵家村有件大事,那便是十二年才有一次的“转灯”。

赵家村年年都有秧歌,也是需要很多人手且热闹的,然而比起“转灯”这件事来却不值一提了。“转灯”是一个在赵家村与周边的十一个村子之间共同流传的特殊庆典,每年由不同的村子来办,这次便是轮到赵家村了。这庆典需要挑选一块宽阔的空地,整平,在空地上用葵花秆扎成的栅栏围出一个“龙门阵”来,栅栏上要蒙上红色的布,这便是“转”。而所谓“灯”是用品相好的土豆,去皮一切两半,挖出一个空腔来,里面安上灯芯,再注满灯油,包上不同颜色的油纸制成,在庆典当夜前点着,然后按照一定的距离安放在栅栏的顶端。届时人们从东边的入口进,沿着栅栏围出的道路一圈一圈转到最里层,上过香之后继续沿着道路前行,最后转了几个圈又走出来。

这庆典由其他村子办时不太受重视,唯独赵家村不同。

一是赵家村办的红火热闹,还有则是赵家村的灯更灵验。“转灯”转一圈上完香后,大多数人都会离去,但是也有一些人会留下来,去专门请一盏灯回去。灯外包的油纸是有特殊寓意的,绿色的可令媳妇生儿子,红色的是女儿,紫色的为学业为升官,黄色的为生意为发财,赵家村的兴盛发达,也有这灯的一份功劳,是以赵家村办“转灯”的时候,本村人都会回来,还有来不少外村的人。这“灯”颇为灵验,自然不是随便就能请回去的,还需付一些代价,赵家村的“转灯”也由此办的更红火。

这样的大事,佘秀雁自然早就告知了出门在外的儿子们,并且嘱咐一定要带着全家人回来。初六的时候一家人终于聚齐了,也包括了林贵安一家三口,这个小院第一次有足足十二个人住进来。这两天,男人们聊天打牌嗑瓜子,女人们做饭打扫照顾孩子,孩子们满院子乱跑到处玩,其乐融融,这正是佘秀雁做梦都想看到的景象,身上的疲惫似乎也由此一扫而空了。

初八当天,男人们都去平整场地,安放栅栏,女人们都忙着削土豆,制作油灯,孩子们则被严令禁止乱跑,要么在家帮忙,要么乖乖待着。白天的事耽误了许久,下午的饭吃的很潦草,孩子们都不开心,时不时闹腾一下,总算是等到了晚上。一家人一起出发,一出门就能看到路上密密麻麻的人,都在往那块空地挤,所有人都清晰无比的感受到了,庆典,要开始了。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