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闻言,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抹赞许之色。
他深知李斯之言虽不乏夸张,却也道出了几分实情。
大隋的衰落,非一日之寒,而大秦如今的强盛,亦非偶然。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今的隋朝终是占据一州的一方霸主。
况且,大秦如今虽然国力强盛,但内忧外患之下也不可贸然出击。
于是,他缓缓转向一侧的赵高,淡淡开口道:
“赵高,你即刻传令罗网,提前前往大隋腹地,暗中布局。”
“朕要让大隋的每一个角落,都布满我大秦的耳目。”
“待到时机成熟,朕便要让这庞大的帝国,在朕的手中轰然倒塌。”
赵高领命:“诺!”
他的身形如同鬼魅般消失于大殿之中,只留下回荡的脚步声,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嬴政则继续凝视着远方的天际,心中盘算着更为宏大的布局。
他明白,如今这杨虚彦的登榜,不仅是对杨广的一次警告,更是对大秦的一次机遇。
在这个强者为尊的时代,只有不断前行,才能屹立于不败之地。
他大秦,要做万世的大秦!
而他嬴政,也要成为这九州大陆之主!
……
另一边,
大唐的盛世光辉之下。
李世民这位被当世誉为“天可汗”的英明君主,正站在长安城的制高点。
他的目光仿佛穿越了眼前的繁华街巷,直射向那遥远而动荡的大隋疆土。
他的心中,不仅涌动着对天下苍生的深切关怀,更有一股难以抑制的雄心壮志在熊熊燃烧。
“这当真是天赐良机!”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千钧之力,足以撼动山河。
他深知,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唯有不断吸纳人才,方能稳固基业,开创更加辉煌的篇章。
而今,大隋的动荡与杨虚彦的崛起,无疑为他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于是,李世民开口道:“召袁天罡入宫。”
袁天罡,精通天文地理、卜算未来的神秘术士。
同时也是大唐情报机构“不良人”的统领,不良帅。
他的修为更是通天,在江湖传闻中亦是一位长生者。
一刻钟后,袁天罡入宫。
他来到李世民身前,恭敬行礼道:“臣,参见陛下。”
李世民也不拐弯抹角,直言道:
“秘密派遣精锐不良人潜入大隋。”
“这一行动,旨在达成两个核心目标。”
“其一,深入大隋腹地,制造混乱,削弱其国力,为大唐的未来扩张铺平道路。”
“其二,则是搜寻并诱引大隋的精英才俊,将他们纳入大唐的怀抱,为帝国的繁荣强盛注入新的血液。”
袁天罡眸色一凛,行礼道:“臣,遵旨。”
“袁卿,你乃我大唐的柱石,此次任务非同小可。”李世民凝视着袁天罡,眼中闪烁着信任与期待,“不仅要搅动大隋的风云,更要让那些埋没于乱世之中的‘人才’,看到我大唐的广阔天地,甘愿为我所用。”
“若有必要,可暗中助力杨虚彦一把。”
袁天罡闻言,躬身领命:“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他深知李世民对人才的渴求,更明白这次任务的职责之重。
但他同时也有这份自信,可以把这一切处理好。
言罢,
李世民望着天穹之上的金色卷轴,眉头轻蹙,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思绪。
“九州无双剑道榜,四杰已现,为何我大唐尚无名列其上?”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几分不甘与疑惑。
转身望向身旁的袁天罡,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能洞察世事。
袁天罡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世态的洞悉,又含着一丝淡泊与从容。
“陛下,此乃天意也。”他缓缓开口,声音平和而自信,“榜单之上,皆是剑道巅峰之人,非大机缘、大毅力者不可得。”
“大唐未有人上榜,或许正说明我朝剑道界尚需时日沉淀,亦或是英才尚未遇其时。”
李世民闻言,沉吟片刻,随后轻叹一声:
“袁卿所言极是,但朕心中难免忧虑。”
“剑道榜虽为虚名,却也是实力与威望的象征。”
“大唐若久无上榜之人,恐被世人轻视。”
“更何况这天道之赏赐,着实不弱。”
袁天罡神色依旧波澜不惊,目光深邃:
“陛下,世事如棋局局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