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 龙庙和通天教的反扑(二) (1/4)

腊月二十二,襄阳郡以北就是南阳郡,盐渎七人马不停蹄穿过南阳进入司隶弘农郡境内。

进入弘农郡,许淮安就明白了凭什么姬氏可以独占两府之地:中州和司隶。这里上上下下一片惠风和畅,对于姬氏全社会都在歌功颂德。家家户户在显眼处悬挂姬氏当代家主姬润东的头像,甚至还有焚美香献供物者。大街小巷循环播放一首歌叫做《红太阳好父亲》:

让我们自豪的姬润东,我们的领导者;

让我们自豪的姬润东,亲切的父亲;

像母亲般的温暖,像父亲般的仁慈,您的光辉无一人不享用……

走在弘农小街上,张德彪几人一开始还很欢乐,觉得这里的人千篇一律、高度一致性的景象很奇特。时间长了,察觉出一些异样来,循环听着一首歌都快听吐了!正当张德彪纳闷哥几个神奇啊!不受影响吗?扭头发现,清一色都戴着耳机,只有他和老大许淮安没戴。咦?怎么老大不受这个音乐干扰吗?

其实许淮安心沉静如水,他看到的了一种极为恐怖的控制手段。老百姓绝大多数只能逆来顺受,不喜欢、不习惯还能咋地?拖家带口离开咋地?兵荒马乱的世道,哪里好安身立命呢?从自然感官来说,人还是喜欢如大自然那般的天籁之声,和谐清新。如果某种声音或者某类型的声音长时间重复循环,那么首先人们会产生不适、厌烦的情绪。接下来就是习惯,习惯最后就是麻木。麻木导致灵魂沉睡至死。

这里的人们生活是富裕了,可也严重地爱慕虚荣,似乎一切朝钱看。许淮安和一位热情的老乡攀谈起来,总共说了五句话:家住何方,以何为业,收入几何,有无背景,如不如他。一听许淮安后面说是来跑市场的业务员,老乡赶紧把话题打住,先走为上。原来这位老乡家中有子侄新进为乡长,和身为业务员的许淮安没有共同话题。

一行人来到弘农最热闹的商街,彩旗招展,来往人群络绎不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逢二赶大集,车子都走不通。只得把车子临时停在一个划有停车线的场地上,几个人鱼贯而下。正好也感受感受当地人赶大集的热闹。也有不少大兵哥结队沿着街边商户挨个收保护费。

大集上做买卖的多,摆摊卖小吃的也多。卖凉皮的,肉夹馍的,油泼面、臊子面、biangbiang面,牛羊肉泡馍,五香腊牛肉……

盐渎几人都很好奇,想尝尝正宗的油泼面是啥样的?正宗的肉夹馍是啥味?正宗的凉皮又是怎么做的?还有传说中的羊肉泡馍是啥味道的?几个人两个两个分头行动,没一会儿,最正宗的美食都齐活了。就着不知道是路边哪家的凳子桌椅,埋头品尝起来。张德彪和李明堂还买了葫芦鸡和腊牛肉,油纸包一打开,那个香味啊,扑鼻而来!

刚开始吃没几口,许淮安不经意看到一个胡子拉碴的中年大汉双手搂着,穿个破袄子蹲在不远处。直愣愣看着正在吃饭的盐渎几人,时不时还用破衣袖擦嘴边的哈喇子。

唉!许淮安发出一声叹息,让张德彪把那中年大汉请过来。张德彪愣了一下,哪个中年大汉啊?许淮安指了指十几米开外蹲在墙边的那人。张德彪狐疑地看了看许淮安,然后把手里的葫芦鸡放下,擦擦嘴走向那个中年人。

看有人走过来,中年大汉有些慌乱,不自觉站起身来。脸上有些似笑似哭的表情。

“老乡,我们头请你过去,对,就是招手的那位。”

大汉不解地看向张德彪,又看向许淮安。许淮安正招手唤那人前来。随即络腮胡大汉随着张德彪走上前来。

大汉一看这几人像是一伙的,又都气貌不凡。为首这小年轻更是气定神闲、巍峨挺拔。赶紧双手举过头顶,连连作揖。

“张德彪,给这位好汉搬一张凳子,和我们一起吃。”

“哎!好嘞!”

大汉一开始不敢坐下来,被张德彪双手按肩膀按坐了下来。许淮安用筷子一指面前的食物,“吃!甭客气!紧饱了吃!”

大汉不好意思地看向各人,扭扭捏捏地拿起一块葫芦鸡赶紧送到嘴里。大伙这才欢声笑语地开吃起来。大汉渐渐放松下来,见这伙人非常和善,对他似乎一点恶意都没有。这下彻底放下心来。吃东西的咀嚼速度、手速开始变快。一个肉夹馍吃完,又拿一个。羊肉泡馍呼啦啦仰着脖子几口扒拉完。到最后,许淮安他们干脆放下筷子,看起大汉吃东西来。

众人被大汉的胃口惊呆了!七个男子汉的饭量被大汉一人干了一半!桌子上还剩最后一个肉夹馍,还有几片腊牛肉。

大汉反应过来,看着众人,又有些不舍地看了眼桌上剩余一个肉夹馍,怪不好意思的。

许淮安说:“拿着吃,大老爷们的,吃饭就不应该得吃饱嘛!来拿着吃!”,随即给了张德彪一个眼神,张德彪伸手把肉夹馍和几片腊牛肉都拿到大汉面前。

在许淮安和众人鼓励的眼神里,大汉才勉强拿起最后一个肉夹馍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