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接下来两人打听了一下,找到了一个名为【太乙书院】的地方。
是儒家专门教导人读书识字的地方。
和进入此地一样。
他们进入太乙书院学习的过程,根本没有遇到太多的阻碍。
【太乙书院】并没有因为他们是野民,根本没有什么身份地位就拒绝他们。
要知道,这个时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贵族的地位都是高人一等的。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法不施于尊者’之类的想法,深深的烙印在所有人的心中。
而【太乙书院】似乎丝毫看不到这一点。
经过一番打探之后,姬云卿才知道,原来这【太乙书院】的创办者。
是源自于儒家的诚儒一脉,所以才会这么的特殊。
这个世界的儒家,本身也是源远流长。
虽然比不上道家那么的历史悠久,但其底蕴却同样是不可小觑。
因此经过数千年的发展。
儒家一脉同样衍生出了无数的分支。
其中最强大的就是正儒,道儒,法儒,孔儒四大分支。
正儒,就是正统儒家,继承自儒圣孔子的正统学说。
令人惊奇的事,儒家明明是孔圣人开创的,但其后人孔儒却不再是正统。
因为孔儒的核心,是家儒。
最初孔儒确实是儒道正统,但孔家妄图想要将儒家变成孔家独有。
恰逢孟圣出世,真正继承了儒门正统,孔儒也就沦为了儒家旁支。
不过瘦死骆驼比马大,孔儒依旧是儒家四脉之一。
当然,最强的还是正儒一脉,完全继承了孔圣和孟圣两圣之底蕴,并且获得了儒家认可的正统。
其核心重要也细分除了孔圣的六经一脉和孟圣的五德一脉。
六经一脉,对应的就是孔夫子的【诗】【书】【礼】【乐】【春秋】【周易】。
五德一脉,对应的则是孟圣的【仁】【义】【礼】【智】【信】。
每一部分,都对应着儒家学说的一种分支。
诚儒,就是其中对应【信】的儒家分支一脉。
至于道儒,就是学习道家,道法自然的儒道一脉。
因为老子是孔子师的缘故,因此儒家很多学说都是颇为契合道家思想的。
自然而然的,就衍生出了对应的道儒之分支。
法儒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过相较于道儒,法儒崛起的时间更晚。
可因为当代法儒一脉出了一个荀夫子,因此这一脉同样也成为了当代儒家最为强大的一大支脉。
说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
儒家支脉的正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一个时代,儒家以正、道、法、孔四大支脉为四大分支。
也许再过几千年,这种情况又会发生新的转变。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儒家。
开辟【太乙书院】的诚儒一脉,会如此的特殊。
这一脉本身并不重视礼仪和身份的差距,而是注重人内心的诚信。
因此,他们觉得无论是什么身份地位,心诚是最重要的。
心不诚,就算身份地位再高,他们也不会看重。
相反,就算是一个普通人,如果心诚,同样可以拜入其中进行学习。
这也算是另一种继承孔圣的有教无类了。
也幸亏是这样。
像姬云卿这样的求学之人,往往心中有着自己的‘诚’。
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太乙书院】都不会拒绝。
事实上,太乙书院开创至今,其中绝大部分弟子都是普通人出身。
因为真正有权有势的,要么就是早已经经过成熟的教导,学会了读书识字。
要么拜入他们这一脉就是别有用心,也就是所谓的心不诚。
自然,那些人反而得不到【太乙书院】的重视。
可以说,这一脉本身在儒家里面也是一朵奇葩。
或者说,儒家很多分支都是奇葩,只不过他们各自侧重不同而已。
“不过,这个世界的儒家,可比我前世的儒家要好多了。”
“都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这里的儒家可没有像他们那样直接扭曲儒家圣人的学说。”
毕竟,这个世界。
这些儒圣学说,可是真的蕴含着超凡的伟力。
任何扭曲他们学说传承的儒家学子,本身就会受到这些传承圣物额冲击。
一个不小心就会文心破灭。
因此,他们自然会越发的小心谨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