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如逝水。
一个月转瞬即逝。
红衣狐妖已成焦黑梧桐树的常客,经常半夜三更前来,待上半个时辰就走。
林清蝉除了修行、炼法、饱餐、挖洞外,还多了一项内容,就是识文断字。
一个月前,红衣狐妖下山。
下山前,他给狐妖起了个红玉的名字。
归来时,她已成功与一位书生结缘。
红衣狐妖谨记林清蝉吩咐,绝不找有家室的男子,却与山下村社一位不惑之年又死婆娘的老秀才厮混在一起,这出乎林清蝉意料。
询问她时,红衣狐妖得意洋洋,煞有其事道:“主上您有所不知,年轻书生固然血气方刚,可经验浅又学业不精,不如老书生阅历丰富,熟能生巧,哪能教人识文断字哩?”
“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山下村社里的小翠姑娘,年芳二八,风华正茂,宁愿不嫁给弱冠之年的王大锤为妻,也要给五十岁的张员外为妾。”
“不仅锦衣玉食,还被张员外每晚亲自教授学业,整日里快活儿似神仙。”
“村人都说年纪大知道疼人,小翠这是掉进了福窝窝,嫁给隔壁王大锤才是受苦哩!”
一番话让林清蝉哑口无言,最后只能干巴巴回道:“你高兴就好!”
所幸老秀才确实有料,肚子里墨水不少又经验老道,不仅鸡子管够,花言巧语,哄得红衣狐妖心花怒放,笑靥如花,还短短一个月,就教授了她百字。
红衣狐妖也紧遵命令,平日里虽给老秀才一些甜头,但不会肆意采补,每隔一个月才会进补一次,给老秀才留了充足时间恢复元气。
细水长流好过涸泽而渔!
这是林清蝉教给红衣狐妖的道理!
…………
时光匆匆,一晃半年。
得山下老秀才精心照料,红衣狐妖身材越发丰腴,宛如水蜜桃,散发诱人芬芳。
日子过得格外滋润,经常会带些东西回来,或是烧鸡烈酒,或是草药书籍。
偶尔也会听从吩咐,带些良种回来。
林清蝉通过她已学了数百字,沾染一些文气,不但更易入定,修行事半功倍,而且对山外事了解更清楚。
比如,无狐魅,不成村,他所在这片山域脚下有大小村庄数十座,每座都有一只甚至数只狐妖盘踞,有些靠卖肉,有些靠供奉,有些靠算账,混迹下九流之所,各有所长。
这一日,采完月华,送走狐妖,觉得时机成熟,文字储备应该足够,林清蝉返回地洞,穿过通道,再次来到黑鼠洞内,输入法力,打开如意囊,目光落到三册经卷上。
不同于上次睁眼瞎,这次林清蝉轻易就认出上面文字,了解其含义,三枚玉简,三册经卷,内容不尽相同。
一册是御剑术,记载了剑仙法诀。
一册是灵药经,记载了百种灵药。
一册是见闻录,记载了各类见闻。
粗略看过后,他目光集中在见闻录上,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修行常识,一部分是游历见闻,林清蝉是修行小白,第一部分正是其急需之物。
修行分九品,九品最低,一品最高,
一品一重天,每品都天差地别,九至七为下,六至四为中,三至一为上,各有侧重。
人为万灵之长,修行甚易。
妖族种族不同,修行难度不一。
胎生动物最易,狐猴为最;卵生动物次之,飞禽为最;最后是山石草木。
虫子仅比石木好上一星半点儿。
九品炼精,八品炼气,七品炼神,出身不同,下品称呼各有不同,道门称为上人、佛门称比丘、武者称武师、儒家称儒士、妖族称妖将、鬼族称鬼帅……
十五年前那位中年剑仙就是初入八品的强者,林清蝉猜测红衣厉鬼估计也是八品,只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后者自封为王。
六品是何境界,经卷中并未记载。
入品前,人族有引气、筑基、识道三关,大约要耗费十载光阴;妖族有开灵、引气、横骨、通脉、识道五关,即便是最易通灵开智的狐狸至少也要耗费百年光阴。
除非是像林清蝉这般另有机缘与传承。
同时明白妖族有如他这般的天生通灵者,引气入体才算是他们面临的修行第一关。
他昔日引气入体,却没能翻阅《道德经》,是其提前享受了造化,觉醒金手指。
在其帮助下才仅用半月就引气入体。
妖族通脉则是打通任督二脉,形成小周天,虫族特殊,五脏残缺,经络不全,需要先以法力搭建任督二脉,这跟炼化横骨是一个道理,虽没有,但可以感觉到,凭感觉塑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