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余亮的戾气 (2/3)

少秘密没有告诉我们。

“哦,我当年查了很多资料,还问了当年我父亲的同事。”

余亮几句话,勾起了黎可可的伤心记忆,惹得她眼泪大颗大颗往下淌。

说到伤心事,我和余亮很是心疼黎可可,因为在心底,我们已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妹妹,所以都不忍再细聊下去。

可是,那个渗透进来的敌特不是被抓了吗?余亮究竟还要去弄清楚什么事情?。

……

想着师长还在等着,我们一行三人赶紧进入电梯。在电梯里,我还是忍不住问余亮,

“你是怎么制作这么变态的机器的?”从小玩到大的伙伴,身体里竟然蕴藏了诸神般的未知力量,这让我背后感到丝丝寒意。

“变态?这是science,是科学。小到一粒尘埃都抽取录入了灵境的大数据库里。”

余亮扶扶眼镜继续说:

“甚至整个893基地的资料、繁杂的凤凰城资料等等我都录入了。不过,我想你不会想知道我怎么弄到这些军方密保资料的…”

“这些都是搭建灵境的基本数据对吧,就像摩天大楼的地基、金字塔的石块?”黎可可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

虽然我不是天才,但这些时间以来,我们一行人的所闻所见,身体器官所看、所听、所触,应该就是余亮这货用这些“元素”一点一滴搭建起来的。

“呐,我不关心你怎么建起来,我关心我们怎么回去?”1985年固然好,但已经是过去式,父亲我也见到了,心愿也算了了。我不可能一直呆在过去里生活。

说到这里,我看到余亮眼中的戾气越来越重,

“要回去不是不行,但单凭我的力量肯定不够。”后来我才知道,余亮并不是谦虚才这样说,他的确需要借助其他巨大的力量来做成“灵境”这个事情,这个拥有巨大力量的就是新时代科技巨头——技能科技!余亮毕业后曾在里面就职。

电梯门戛然打开了。

在电梯门口的哨兵,看到我们一行人从电梯里出来,赶紧从稍息状态变为立正状态。

一跨出电梯,我环顾四周,这一切太熟悉了~~浓浓的一股消毒药水的味道、带军绿色圆形灯罩和防爆网的100瓦大灯泡。

这就是很多年之前,我和余亮误闯的893地下隧道无误。

我们继续坐上隧道内的通勤车,径直往前开。越往里面走,空间越大。还有很多天然的巨型天井,各种新式、改良的装备整齐的摆放在天井下的空地上,69式40火箭筒、65式82毫米无坐力炮、53式或67式82毫米迫击炮等等,还有一些改良的79冲、81式、81杠1式枪械。十几位战士心无旁骛的在不停的用设备或者经验,测试和拆解这些武器再组装,然后把心目中认为最优良的、精度最高的摆放在一边,等待拿去靶场实测。

这所有的装备里,81和81杠1是比较容易上手的,容弹量也比较大。让我最不上手的就是79冲,也称为“丛林冲锋枪”、“连发MG3,单发MP5”。这款7.62毫米轻型冲锋枪,由于其枪机行程短,加上自动机的质量较轻,导致了连发射速过快,有着每分钟1100发上下的理论射速。这样的枪对射手要求比较高,在实战之中,有着丰富经验的射手才能熟练地使用,打短点射,以取得较高的射击效力。

而对于新手呢,这把79冲就没有这么友善了。在复杂环境刺激和肾上腺素急速分泌双重情况下,很容易把子弹“梭哈”了,就是把79冲弹夹里为数不多的20发子弹在极短时间内打光。在战场,持续的拉锯战条件下,过快的消耗弹药,意味着人生也即将“梭哈”了,生命重启。虽然79冲槽点挺多的,优点也不少,比如单、连发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适合丛林复杂环境,不然也不会在列装部队的时候,取了一个“丛林冲锋枪”的名字,总体还是蛮适合南疆边境作战。

这些装备,必定是三天后,强攻605、969两个要地的首选武器。武器精度、耐用性方面,希望在这些战士的反复调校和择优下,能在三天后的恶战中,发挥作用不掉链子。而此刻我的内心,已经渐渐做好三天后奔赴一线战场的心理准备。

通勤车过了天井,又往前大概行驶了10分钟,才看到了当年那个透明玻璃房子,

所有的摆设和记忆里的一样:方形的超大房间,长宽起码20米左右,高度最少5米,灯光也更明亮了;然后占地100平米的玻璃房,就建在房间最中间。唯一不同的,就是这一次是从893师部方向过来,小时候和余亮却是从军地医联体医院方向进入的。

师长已经在玻璃房外等候我们多时了,他一言不发,神色严峻的看着玻璃房里忙碌的军医和各色设备。

我却比较关心余亮有无欺骗我,关心三天之后,就是他之前说的1985年8月1这个时间点是否真实。毕竟当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