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山 (2/3)

国道,我瞅了一眼,这柏油路面建设得标准,有一级公路那个味道了,舒适度马上提升了很多。

这条国道陆陆续续有车子和行人在走,热闹非凡,一路上看到许多本地装扮的群众在为生活奔波。车辆在拥堵路段暂停的时候,当地人会过来热情的推销水果和工艺品。这让我们一行三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已经身处千里之外的北疆。此外,从机场出来到国道这里,估摸着刚过早晨六点,但是天色已大亮。

宋连介绍说:XJ当地人的生活和休息都与其他地方的人不同,因为天亮得早又黑得晚(早上5:30左右就天亮了,晚上要到11点左右才会天黑)。所以,大部分人他们上午10点或11点上班,下午2-3点吃午饭,晚上7-9点下班,很多商店都开到晚上12点。机场修好后游客多了,还修了柏油大马路国道,所以这一段国道边的各个种植户起得比较早,好做机场游客的生意。

我听了宋连长的介绍后,感叹到哪都是平头百姓辛苦不易。

“XJ会越来越好的,WLMQ也会越来越好,再往后三十年必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巨变!”我说得很笃定,不为别的,因为我就是从三十年后来的。

“那就太好了,也不枉费我们这些搞边防的一代又一代贡献青春和热血!”

“宋连老家哪里?”

“河北…”

“有好多年没回家探亲了吧?”

“6年了!”

做为曾经戍边的战士,能感同身受宋连长的那一份苦。不免在心底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也就舒服了几十公里,车子驶离了柏油大马路国道,前方又变成沙石路面。越往前面走,路面条件越复杂——土路,靠近深沟的狭窄路面,坑洼不平是常态。使坐在车里的我东摇西晃,苦不堪言。我终于知道为什么900公里要开14—15个小时了。如果都是这样的路面条件,14-15公里跑完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了。

虽然路面越来越糟糕,但胜在路两边的奇异景色夺人眼球——明明右边就是沙漠,左边却很多碧绿的农田。宋连长介绍说是这是解放后二兵团入驻开垦的垦区。过了垦区再往里开,就是真正的茫茫戈壁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过了垦区,温度升高了许多,宋连长赶紧打开电风扇给车内散热。

虽是沙漠,但沙丘上生长着梭梭,红柳和胡杨,并不是想象中的那种不毛之地。宋连长介绍说:古尔班通古特,是蒙语的意思,翻译为汉文就是:野猪出没的地方。野猪可以出没,更印证了这片沙漠确实孕育过很多生灵,曾经也是水草丰美的地方。只不过后面的人为滥砍滥伐和气候的变化,才慢慢沙化。虽然叫沙漠,偶尔还会下雨,冬天还能看到积雪。这再一次巅峰了我的认知。在内蒙和XZ服役的时候,大草原和高海拔雪原雄伟壮阔、气势磅礴。今天亲临西域古尔班通古特,让我领略了另外一种多元化的壮美。

不懂为何,我对这一片土地上的文化和音乐着迷。比如都塔尔、手鼓、萨塔尔琴。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在这苍茫的沙海上停停走走,行车大约七八个小时后车乏人困,随即进入路边一个小镇休息,顺道补充给养。小镇上在办喜事,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本来想叫余亮和黎可可一同去看看热闹,无奈这两人在颠簸劳顿下犯困不肯下车。于是我只身朝人群里热闹的地方凑过去,那些敲敲打打的乐器和载歌载舞的盛装舞者最为吸引人。在乐手的加持下,都塔尔铿锵有力,和着手鼓的敲击如漫天而来的沙海;萨塔尔琴如泣如诉,如楼兰姑娘身着纱裙,赤脚踏细沙,等待着遥遥无归期的心上人……

“听得出刚才的曲子吧年轻人?”

正当我听得出奇,一位头戴精美方格图案帽子、身着长袍的白须老者把手按在胸部中央,身体前倾施礼与我攀谈。

他年事渐高,由身旁站着的一袭红衣长裙装、头戴黄色薄纱巾的女子搀扶。红衣女子眉眼明艳深邃,浩如烟海。让人不忍多看几眼。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歌颂真挚爱情的。”

发觉自己有些鲁莽,赶紧将眼神移开。那么入乡随俗吧,我也将手按压在胸部中央回礼老者。

“你是有缘人!真主与你同在。艾沙拉姆。”

“……”

老者没有再说什么,凝视我片刻后给我一个耐人寻味的笑容就带着女子离开了。留我在原地摸不着头脑。

“这不是镇上的阿里木江大叔吗?那个是她的长孙女阿瓦古丽。”

宋连长刚才去采购一些囊和酸奶、牛肉干,买完回头就看到我和阿里大叔在畅聊。

“阿里家族在这一带很有威望,解放前很多牧场、皮革制品、土地都是阿里家族在经营。”

“原来是本地土豪!”

“哎,不止是土豪。他们家族在这一带口碑不错,几代人了经常做善事布施,当地人都尊称他们善良的阿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