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章 归还俘虏! (1/2)

天色已暗。

葛坡城外,皇甫嵩大军已扎好营地。

篝火藉藉。

军帐之中。

“将军,葛坡城门大关,城墙上派兵日夜把守,不许进去,怕是只能强攻。”阎忠率先到达,所以先一步去探查了一番。

“先生如何看?”皇甫嵩望向左侧的长史梁衍。

“将军,依衍所之所见,不可强攻。”梁衍跟随皇甫嵩多年,一直便是在其身边出谋划策。

“哦,伯明,你觉得该如何?”皇甫嵩望向刘彦。

刘彦不着痕迹的望了眼戏志才,后者轻轻颔首。

“彦以为,梁先生所言有理,葛坡城坚墙厚,敌军兵多,又据城而守,占尽地利,人和。”

“而我军兵少,又多骑兵,少攻城之器械,强行攻城不亦与以我之短攻彼之长。”

“不错,伯明能熟谙兵事,度优劣之势。”皇甫嵩很是满意。

“将军,那我等该当如何?难道就在城外等着吗?”阎忠问道。

皇甫嵩环顾一圈道:

“此战,不可强攻,已不可不攻。”

不可强攻,又不可不攻,那到底是攻还是不攻?

阎忠一脸迷茫。

刘彦也有些不明所以,打仗这个事,他还是太业余了。

他讲目光投向戏志才,只见他一目了然的模样,显然已经明白皇甫嵩是何意思。

“将军何意?”阎忠直接问道,打仗他是一把好手,这些弯弯绕绕他就不太擅长了。

“不可强攻是说攻城为下策,不可不攻则是不能放任黄巾贼安坐城中。”

“诸将听令,郭典,你明日率骑兵守住东城门,无需进攻,但不可让一人出城而来。”

“末将得令。”

“阎忠,你率一万骑兵在西门,每隔半个时辰,以弓箭扰之,亦不可强攻。”

“末将得令。”

“我们只需围而不攻,扰其不安,无需几日,他们便难以坚持下去。”皇甫嵩胸有成竹。

“将军,彦有一计,可助早日破黄巾贼。”刘彦灵光一闪,突然想到一计。

“伯明,快快道来。”

“不若我们将黄巾降卒还给他们如何?”刘彦语出惊人。

“不可,怎可助长其兵力,万万不可。”大将郭典立即出言反对。

戏志才闻言诧异的看向刘彦,眼中精光一闪,旋即好像想到了什么,露出一丝笑意。

“哈哈哈,伯明,好计谋,看来你已明我意,好,此事便由你来办,事成则记你一攻。”皇甫嵩先是诧异的望了眼刘彦,随后放声大笑。

“末将得令。”刘彦应声道,虽然不是很明白究竟为何。

刘彦回到自己的军帐之中。

“志才,你果真是天纵之才,居然可以提前料到皇甫将军会守而不攻。”

议事之前,刘彦便问戏志才对此战的看法。

没想到戏志才竟说,此战皇甫嵩会守而不攻,静待时机。

“伯明,皇甫将军真不愧是当世之名将,其用兵之深,常人难以及之。”戏志才赞叹道。

“志才还请详言。”

“伯明,你可曾见路边田野的稻田?葛坡城大几何?可纳几人?”戏志才神秘一笑。

刘彦突然一愣,想起路边看到稻田丰盛,稻谷青黄,还未全熟。

“哈哈,我明白了,原来如此。”刘彦瞬间将所有一切连了起来。

稻谷未熟,所以根本无法收割,而葛坡城虽坚,但却不够大。

城中本就有数万百姓,黄巾军又涌入十多万人,人吃马嚼,一日所耗之大,难以估量。

怪不得你提议我再将数万黄巾军放回去。

这数万降军多数有伤在身,短时间内难以成为有效战力,而且还需要照料。

则多了数万张嘴,能活活将他们吃垮,不收则将士离心。

时日一场,粮草不济。

城内黄巾军要么弃城而去,届时则以骑兵从后掩杀。

要么出城迎战,我等却是以逸待劳。

……

第二日,天色大亮。

刘彦赶着黄巾降卒万余人来到城门下。

何仪立于城墙之上,望着城墙下黑压压的一片,他知道,那些都是他的兵。

“可恶,皇甫老贼竟然用降卒攻城,想逼我投降吗?”

何仪看到此景,以为皇甫嵩威逼降军攻城,让自己陷入两难之境

届时,他杀还是不杀。

杀,这些人都是黄天信徒,跟随自己一路辗转至此,寒了其他将士的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