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记者等人来到这个山村,从当地政府出发,十多公里的硬化公路驱车用时仅十五分钟,而这段路,对当地热来说,仿佛是条天路。
村民告诉记者,过去下山要四个多小时,去乡上一趟来回就是一整天,有一小段可以通车的烂路,但到雨天和冬季根本无法通行。
因为坐车比较危险,记者和众人步行前往,乡党委书记曾说,现在的路全部硬化,走在这条路步行上山,也要比过去至少节约一个半小时以上。
在记者几天内的下乡经历后,他和众人心怀苦楚,便将大凉山的贫苦报道了出来,在人民报纸上,有这样几条关于当地的纪实并附图片:
一、彝族人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都以“三锅庄”为中心,日为饮饮之所,夜为卧歇之地,房间里到处堆放着土豆,一片杂乱。
二、彝族人特有的“人畜混居”的生活状态,猪牛羊可以满屋乱跑,鸡也可以随时飞上床铺。
三、彝族人有个习惯,什么时候都是坐在地上,柴草、土豆、简单的农具杂乱堆放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霉味。
四、彝族人的住房都十分简陋,房屋外观矮小,室内阴暗潮湿。
五、一家人围坐在“三锅庄”边,准备做晚餐,土墙被多年的炊烟熏得一片漆黑,墙根还有老鼠打的大大小小的洞。
不过,莫华是来调查案子的,虽然这些事他也对此心存苦楚,但他又能做些什么呢?跟扶贫人员说明了来此情况后,扶贫人员竟告诉莫华一条重要的消息,他们知道那名老头的信息。
人员A:“你要找的这个人我们也正在找。”
莫华:“他叫什么?”
人员A:“栋叔,一个老单身汉,年纪快六十了。”
莫华:“你们上一次见他是什么时候?”
人员A:“一年前吧。”
莫华:“现在没找到?”
人员A:“没有,我们跟村委找了好长时间没找到这老头上哪去了。”
严本明:“能不能告诉我们这老头的地址在哪?还有能不能给我们一份他的详细资料?”
人员A:“可以。”
严本明拿过资料,上面贴着一张照片,下面写着栋叔的资料:姓名吉栋九,年龄58岁,住址大凉山美姑县,未婚,年收入贫困....
严本明拍了拍资料:“这就好办了。”
跟政府人员告别后,三人来到栋叔的家里,和其他村民一样,栋叔家里破败不堪,臭味苍蝇乱成一团,如不是有人在这居住,人人都会认为这是一处废旧垃圾场。
莫华、严本明、欧阳琦三人在栋叔的家里搜寻了一番,这里似乎并没有值得调查的地方,三人失望而归。
严本明说道:“这根本没法找,都这么长时间了,咱都不知道该从哪下手。”
欧阳琦紧跟说道:“唉,每年在大山遇事的人并不少,许多上年纪的人容易在山上失足掉下来,不过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被活生生揍死的。”
忽然,严本明问两人:“你俩知道那老头为什么会被揍死?”
欧阳琦:“那还用说?肯定惹到人了。”
严本明打了一个响指:“没错,据我观察,凶手当时出于愤怒揍死老头,然后把尸体抛尸到石缝中,这不是一件高明的做法。”
欧阳琦:“怎么说?”
严本明:“记住,只要是活生生被揍死的,凶手一般都不高明,你见过哪个凶手会以这样的方式杀人,我觉得,凶手说不定就在这里住着。”
欧阳琦:“只是推测,不一定对啊。”
严本明:“相信我,这村里的人肯定有人认识这老头,咱们再挨家挨户的询问。”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