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五章 苏秦使唐 合纵之策(二更) (1/2)

乾国的传国神器是老祖宗创业时候“上天赐予”的。

乃是《周易》之书和《后天八卦图》。

这是乾国的传承之物。

一直供奉在“宗族祠堂”中,由宗族大将,周元的王叔——周德威看守。

社稷神器,轻易不得动。

否者容易引起动乱。

周德威是周元的王叔,周瑜是周德威的长子,周元的堂兄。

所以,周瑜成为水军大都督。

······

“宣乾国使者——苏秦觐见”,大唐王宫内,一道悠扬的声音从宫内传出。

“宣乾国使者——苏秦觐见”,一声接着一声。

苏秦整理了一下衣冠,手拿乾国礼仪节杖,迈步向前。

唐王宫很大,也很气派。

特别是面前的大明宫,巍峨庄严,青砖碧瓦,上有九龙盘绕,下有狻猊镇门。

大门口正对朝阳,初升的第一缕朝阳可以直接照射进来。

苏秦和大乾的使者已经来这里多日,一直无缘得见唐王。

李渊知道苏秦一行的目的,事实上,他也想和大乾签订和平条约。

草原上的压力太大了。

无论是清国,还是匈奴,都不是省油的灯。

再加上这些年,大唐和大秦的和平期已经度过,双方再次产生摩擦。

李渊压力也大。

但为了占据主动,李渊打算先晾一晾苏秦。

结果这一晾,北方传来了战败的消息。

刘弘基不听李靖的命令,一意孤行,中了“玄烨”的计谋,被多尔衮大军围剿,五万将士,仅仅逃回来一万多残兵败将。

李靖没有办法,只能调整策略。

消息传回过来后,李渊愤怒非常。

刘弘基可是他的心腹爱将,立下过赫赫战功,结果死在了草原之上。

李渊再也按奈不住了,打算在朝堂上召见苏秦。

他要将驻守在南疆的数十万大军抽调出来,调入草原。

苏秦自然也收到了消息。

在这一次出使的成员中,就有“乾武卫”的人。

他们接到“明镜司”的情报,知道了草原上发生的大事。

苏秦气定神闲,看到消息的那一刻就知道——稳了。

果然,过了没多久,便有礼部的官员前来通传,明天一早上朝的时候,大唐皇帝召见,让其准备好。

······

苏秦脚踏白玉台阶,目不斜视。

台阶共有九十一阶,长五米四,两边是雕栏玉砌的白玉栏杆,每九个台阶站着两个士兵,士兵手执长枪,身披盔甲,相对而立。

苏秦登上大明宫,看向里面。

大明宫门户敞开,百官齐聚。

苏秦走入大殿中,声音洪亮,气势不凡。

“大乾使者——苏秦,拜见唐王”,苏秦弯腰行礼,显示对唐王的尊重。

“平身吧”,李渊摆了摆手。

“谢唐王”。

“说说吧,此行来我大唐,有何目的”?李渊心中知晓,不过走个过场。

百官纷纷看向苏秦,神情不一而足。

百官之中,有赫赫有名的“长孙无忌”,有“房玄龄”,有“杜如晦”,有“魏征”,有“萧禹”······

大唐的人才众多,武将方面,除了已经出征的李靖,苏定方等人,还有李孝恭,薛万彻,薛万钧,侯君集等人。

在最前面站着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

几个人也看向苏秦。

面对这么多人的注视,如果是一般人早就慌了。

但是苏秦是什么人?

佩六国相印,纵横捭阖,无所畏惧。

“回禀唐王,奉我主之命,特来与大唐联盟,互为盟友,不相互侵犯”。

“我们为什么要和大乾结盟,要知道,三年前,锦河一战,你们烧了我大唐三十多艘战船,三万儿郎死伤,我大唐将领——张议潮更是战死沙场,这一笔债,还没有算呢”,李渊愤愤不平。

“大家各为其主,我大乾也有不少将领死在大唐手中,现如今,大唐面临北方满族,匈奴入侵,而我大乾也将于大秦争夺津湘之地,和则双利,分则双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我想唐王比在下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纠结于之前的得失了,还请唐王慎重考虑”。

李渊看向众人,“众位爱卿怎么看”?

“皇上,微臣认为当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十五章 苏秦使唐 合纵之策(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