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 (1/9)

奶奶通过养鸡出售鸡苗和鸡蛋能年收入上亿元,爷爷为了不甘落后也开始了种植果树。爷爷在前院后院的空地上都分类按片种下了果核。每颗果核种下之前用带回的河水滴了几滴,并用带回的泥土进行培土。待果核发芽之后,又用姐弟俩带回的粪便粉末进行施肥。果树苗长得很快,施了几遍粪便粉末,浇了几遍水之后,果树以几乎可见的速度生长,本该三年结果的,第二年开花之后,当年就挂果了。为了确保果实的品质,爷爷用奶奶养育繁殖的姐弟俩带回的鸡群的粪便经过晒干粉末处理后来对每棵果树进行施肥。上百上千上万只的鸡的粪便收集处理后对果树施肥是足够的了。优质有机肥保证了在现有环境下果树的品质尽可能的与刚带回来时的水果的口感和营养差别不太大。这些水果与现在的水果很不同,更清香甘甜,于是在大量成熟采摘之后爷爷拿到市场上卖十元一颗也有许多人来买。当第一趟手推车的水果全部卖完之后,第二趟手推车拉入市场后,人已挤满了,爷爷只好卖二十元一只,人们只好每人少买点,这样给别人留点买的机会。当第二趟手推车卖完之后,有些水果批发商找到爷爷要出三十元一只进行大量长期批发。爷爷没同意。水果有保鲜期,这些水果都是每天现摘现卖,每天的量有限,三十元一只虽然不少,但价格便由他们定了,这样这些水果便是为他们种的了。水果量少,价格只会上涨,因此爷爷以量不多为由拒绝了。第三趟手推车水果爷爷直接送到了大酒店和大超市,以每只水果五十元的价格进行出售。俗话说“人强不如货强”,水果本身的优质品质成了最有力的推销广告。而大酒店最需要提供精品来烘托。因此大酒店要了大部分水果,超市要了一部分。还剩下一点,爷爷直接推到了养老院和福利院送给了老人和孩子们吃。老人和孩子们吃了水果后都很开心。爷爷看到一张张发自内心的笑脸比刚才挣了许多钱还感到高兴。

这样爷爷每天一大早起现摘水果,前两趟用手推车推到市场上卖,第一车十元一颗,第二车二十元一颗,第三车推到大酒店和大超市卖五十元一颗,最后会特意留一些推到养老院和福利院现场发给每一位老人和孩子吃。到第三天时,酒店要求加大供应,因为有些顾客吃了两天觉得很好,要求多带些拿回去,甚至有人要求酒店包装一下好买下做为礼物带回去送人。这样第三趟几乎酒店全要了,而爷爷也把价格提高到了八十元一只。因为包装后的价格会高很多,而这利润不该由酒店全拿去。酒店因为已经预订下很多,因此便接受了这个价格。这样爷爷又跑了两趟,最后一趟照例把剩下的送到了养老院和福利院给老人孩子们吃。

这样一手推车约有一两千个果子,一天下来爷爷卖果子也能挣个二三万元。因为这个水果价格并不算高,因此也没有得到广泛地关注。因为奶奶卖鸡苗和鸡蛋挣着钱了,因此爷爷并不想在水果上再去出这个风头。大家也只当是因为鸡粪好的原因才结果长的好。不过酒店的客人很识货,这水果比那些进口的水果好太多了,因此会常期通过酒店来订购,相比许多的进口水果的价格这个水果的价位并不算多高。酒店为了拉开与其他酒店的差距把水果价格从爷爷这儿定到了一只二百元。通常要保证每天三车的稳定供应。这样,只这一块的供应便使得爷爷日入百万元了。

但即便如此爷爷坚持每天前两车去市场卖,第一车十元一只,第二车二十元一只。为了省事会一大早起摘果子,把几个手推车都装满了。第一车卖完,第二车就开始卖二十元一只。因为买的人很多,所以谁不可能多买几个,每人最多买三个。这样为了防止有人故意找人哄抢购买。而这么好的水果谁也不会便宜买了转手高价卖给别人,因为人都想自己尝尝。况且能买的数量不多,就几个也挣不了多少。有人问爷爷办啥不批发让大家都挣些钱。爷爷说这果子在他手上卖,一般人家起个早也能买着吃到,若批发出去,价格让有钱人一哄抬,一般人就吃不起了。而且只要能多挣钱,中间商一多,看着满世界都在卖,一来真假难辨,二来每个人由于有中间加价所以大家都挣不了多少。这样这个好东西既不能让人吃着便宜的,也不能确保市场上的真品质,最后还卖不出什么好价钱。因为卖的人一多,难免充入假的,这样价格最终很难稳定地维持在与它真实品质相应的高位上。人们一听也有道理,便不再说什么了。

爷爷奶奶都忙着挣钱,小芳和小伟姐弟俩虽然都是小学生,但也没闲着。在村部落帮助那些村民时极大地激发了他俩总想干点啥的干劲。当春天院子里的果树开花,引来蜜蜂时,小芳又用藤条编织了许多蜂箱把带回来的蜜引分别放了一部分进去。爷爷奶奶不知道这俩孩子咋这么能拿主意自己做事情,但也没多管。这些蜜引吸引了许多的蜜蜂入驻到这些蜂箱里来,只是蜜蜂在进入这些蜂箱食用了蜜引之后竟然变得不太具有针对人的防预性了,即人即使站在蜂群里也不会被这些蜜蜂主动或被动地叮住了。有了这些蜜引,蜂群酿出来的蜜虽不能完全等同蜜引,但也很接近了。由于蜜蜂很多,因此小芳和小伟不得不增加了更多蜂箱,而为了确保在果树的花期进入结果期后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