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方式的行军,果然还是那么的枯燥,乏味,累。
不过没办法,谁让唐居易他现在官职低微,实力弱小呢。
要是他能当卒长,好歹能混匹马,可他不是。
也就是说,至少在这支太平军里,想要骑马,你至少得当卒长,
当然了,两司马作为一个上点档次的,可以被人称呼善人尊称的基层军官,多少还是有点特权,理论上是可以骑马、骑驴、骑骡子的。
问题是太平军的物资有限,马啊驴啊骡子这些,都得先供应给精锐部队,而像陈常佑的这个卒,也就只有陈常佑这个卒长以及他麾下的直属精锐骑兵队可以骑马,其他人是没有马可骑的,当然也没有驴子跟骡子。
所以如果你是个普通步兵队的两司马,还想要骑驴、骑骡、甚至骑马,那就得自己去弄,军需处是不会给你配的。
总之呢,唐居易这支队伍就是个杂军,作用就是战时当炮灰,闲时征粮草,这样的炮灰兵,别指望太平军能给你什么好资源。
唐居易倒是能从现代社会弄来马匹,可一来他不会骑马,二来也不敢。
因为天平军可是搞圣库制度,也就是物资统一管理,所以唐居易要是弄来好马,又没人罩着的话,大概率会被充公,到时候你的东西充了公,人家能赏你点糙米饭吃,那就不错了。
因此,想要玩吃好的住好的玩好的,就得学其他那些什么王爷,自立山头占山为王。
有了自己的地盘,不用看人脸色的话,当然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大军就这样走了大概一个多时辰,大概两个多小时之后,他们终于看到了一个村子。
这就是本军的目标,上林村。
上林村明显已经村寨化,村子周围用木头围了起来,搞了一个木栅栏城墙,而且还有塔楼,塔楼上有弓箭手。
看到太平军过来后,塔楼上的人立刻猛的敲锣,这是提醒村民太平军来了,大家都做好防御准备。
好吧,看对方那紧张的样子,就知道人家要武装抵抗了,就不知道能不能挡住太平军这八百大军。
嗯,八百人说大军不合适,就八百强军吧。
毕竟八百人已经很厉害了,古有逍遥津八百彪兵破十万,后有八百标兵奔北坡,那也是厉害的紧。
总之,太平军的指挥官,也就是谭绍光一声令下,所有部队都开始展开了,而唐居易所在的部队是后军,所以安排在最后。
部队展开之后,没有立刻开打,先是对峙,看看对方能不能和平开城,不行再打。
实际上也是让部队稍作休息,毕竟部队走了这么远的路,总要歇一歇再说。
对峙期间,唐居易被自己的顶头上司,也就是卒长陈常佑叫去开会,商议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其实唐居易觉得这没啥好商量的,自己这支队伍摆明了就是打酱油的,所谓的商议,估计也不过是大家碰个头,见个面,唠个嗑。
临时搭建的帷幕,也就是用宽大的青布用竹竿围一圈,搞一个露天帐篷,这就是陈常佑的指挥部兼会议室了,大家就是在这里开会。
至于为何不搭帐篷,估计是嫌麻烦。
露天会议室里,除了卒长陈常佑以及他的两个亲兵外,就是他手下的三个两司马了。
怎么是三个两司马?很简单,四两为卒,陈常佑身为卒长,自己还直属一个25人的骑兵火枪队,自己兼任一个两司马,那手下可不就只剩下三个两司马么?
因此,陈常佑的手下除了唐居易这个新提拔的两司马外,还有两个两司马,分别是孙树发,牛正风。
好吧,反正那俩人都是没听说过的小人物,唐居易也没怎么在乎他们。
不过既然是同僚,也就跟他们点头哈哈哈一顿,表面很热情,实际上没打算深交。
陈常佑说了一番现在的情况,主要是把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唐居易就明白了大家为什么要来这里。
原来昨天半路阻击他们这个卒的人,就是以这个上林村为主的团练武装。
那个打林字旗的部队,就都是这个村子里的人。
而上林村,也是周围十里八乡里,整体实力最强的,上林村的林家,更是这里的第一土豪,有钱有人又有势,关键还特别烦,骚扰太平军征粮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之前是没在乎他们,现在他们居然聚集了一千多人,这就不能等闲视之了,必须要给个教训,让他们不能继续骚扰太平军的征粮行动跟粮道,要不然的话,会影响忠王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至于忠王殿下的军事行动是啥,他们级别太低,不知道。
这期间,大家畅所欲言,其实就是吹逼加分赃。
除了吹一番我天军威武,屑宵俯首之外,主要就是讨论等下等下怎么抢粮抢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