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年,也就是公元前206年,】
【四月,诸侯罢兵西下,各就封国。】
【项羽回到彭城,去做西楚霸王。】
【刘邦受封汉王,入汉中。】
【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许多人心怀异志,蓄谋反叛。】
【五月,前齐相田荣和汉王刘邦在东、西两面同时起事,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刘邦兵出陈仓,首先与雍王章邯交锋。】
【八月,击溃章邯,将其围困在废丘城中。】
【同时派兵四出略地,在同月收降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据有三秦之地。】
【田荣起事后首先赶走齐王田都,在六月杀掉胶东王田市,自立为齐王。】
【田荣授彭越将军印,令其在梁国旧地反楚。】
【彭越在六月发兵杀掉济北王田安。】
【这样田荣也统有整个三齐之地。】
【田荣又联络刘邦、陈余等人,图谋联手反楚。】
【面对关中和齐、梁两地的反叛力量,】
【项羽一方面封授郑昌为韩王,在韩国旧地阻挡汉王东进。】
【一方面派遣萧公角率兵进击彭越。】
【这时刘邦令张良以韩王司徒身份略取韩地。】
【张良本不善于将兵作战,所以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不过他善于谋略,写了一封蒙骗项羽的信,说刘邦只是想按照过去的成约得到关中,没有东进的意图。】
【这样便使得项羽放松了对西部的戒备,亲自率兵北上,出击田荣。】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三月,刘邦已定殷国复至修武,刘邦获得楚之重要情报,又南渡平阴津至洛阳新城,以备东袭彭城。】
【刘邦明白“兵出无名,事故不成的道理,】
【以项羽杀义帝楚怀王为口实,分派使者向诸侯传檄宣称,天下共立义帝,而项羽竟杀害他,真是大逆不道。愿尽发关中之兵,与诸侯共击项羽,为义帝报仇。】
【檄文传到各国,立即得到不满项羽的诸侯的响应。】
【魏王豹复书请从,刘邦叫他发兵相助。】
【刘邦使者至赵,赵相陈余,却要刘邦杀张耳,方肯听命。】
【刘邦不忍杀张耳,从兵中寻一与张耳面貌相似的人杀了,割下首级特示陈余,陈余信以为真,才发兵从汉。】
【另一些诸侯则抱观望态度,不愿为项羽出力。】
【因此,项羽处于十分孤立地位。】
【而这,便是刘邦的第一计!】
【放在我们现在来说,这就是标准的舆论战!】
【在开战之前,尽兴舆论准备,直接将项羽能够寻求帮助的可能性,全部扼杀。】
........
大唐时期,
“舆论战?”
“舆论准备?此话的意思是师出有名?”
舆论两个字,
李世民并不明白,
但是联合实际情况就很轻松的理解了。
从古至今,
天下之人都知道‘道德’二字!
历史上没有道德上位的,也只有那么几位,
最后的结局都不怎么好,
不是全家被灭,
就是被钉在耻辱柱上唾骂千年。
所以史书上哪怕有某个司马家的先例,
后续也没多少人敢于冒大忌那么做。
更别说李世民很清楚这楚汉相争的时间点,
那时候天下最在意的便是‘德行’、‘兵出有名’,
刘邦这檄文一出,
直接将项羽打压到了一个不忠不诚,大逆不道的境地。
此时的项羽,
天下谁人敢帮?
“汉高祖刘邦身旁,有高人啊!”
李世民感叹一句之后,
又觉得自己说的是废话。
若是没有高人,
刘邦最终如何能够得到天下...
..........
【而此时,刘邦增调在关中的周勃、樊哙、夏侯婴等部至洛阳集中。】
【汉二年四月,刘邦乘项羽胶着于城阳之际,率五诸侯军约计五十六万人,向楚都彭城进攻。】
【当时彭城,守兵寥寥,所有精兵猛将,都随项羽伐齐,只剩老弱数千留守城中,听说刘邦军进城,纷纷逃散。】
【刘邦进彭城后,一面令昌后兄周吕侯驻军下邑,同时拜彭越为魏相使住梁地。】
【又令樊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