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位面。
看着巨幕中各朝各代,最为残酷的夺嫡之争。
朱元璋有些心有余悸,不知为何,心中莫名的发慌。
他的大明王朝不会也终将走入这个历史的怪圈吧?
不会吧?不会吧?
朱元璋不由自主拉住旁边马皇后的手。
“还是咱家创建的大明王朝好,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夫妻和睦!”
“应该不会发生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吧!”
此时此刻。
马皇后和朱标尚且还在世。
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夫妻和睦!
后宫有马皇后坐镇,完全称得上风平浪静。
朱标这个太子,治国能力更是比他这个老子还要强!
似乎只要这么下去,他的大明王朝真的可以千秋万代。
...
但下一刻。
【靖难之役——最成功的夺嫡之争!】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因风寒病逝。
朱元璋原想立大儿子朱标为皇帝,可朱标早逝,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
但悲痛之余又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帝,这样也打消了诸王争位的念头。
朱元璋早就未雨绸缪,将自己众多儿子全部封了王,各自驻守在边关要塞。
他的想法就是让孙子朱允炆踏踏实实在家当皇帝,守卫边关这样的体力活就让叔叔们去干好了。
朱元璋还给朱允炆推荐了三位大臣,方孝孺、齐泰、黄子澄,都是满腹经纶的儒家大学士。
这样,外有强悍的叔叔们保卫,内有智囊团辅佐,大明江山定可安然无恙。
朱元璋对孙子朱允炆真是煞费苦心,可朱允炆登基不久,便开始做出一系列愚蠢之事。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崩。
朱允炆称帝,年号建文。
朱允炆五月即位,八月就开始削藩政策。
朱允炆听从三位老臣地建议,以雷霆手段对几位手握兵权的叔叔们下手了。
他先后将五位亲王贬为庶人,将其全家流放到荒芜之地或是软禁。
湘王朱柏不堪忍受耻辱,竟全族自焚而亡。
曾经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叔叔们如此凄惨,能不让人心寒吗?
这是他的第一个愚蠢行为。
可是他爷爷朱元璋刚刚驾崩,他就着急削藩。
一个小毛孩子,刚登基一年,立足未稳。
还没做出足够多的令天下人信服的政绩,笼络人心的事儿还没做到位。
刚刚上手驾驭明朝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就开始大动干戈朝着几位手握重兵的藩王叔叔动手。
但没那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朱棣长期镇守边关,手下有十几万精锐,并且之前跟随诸多名将出征北元。
他的军事才能甚至可以与徐达、常遇春等猛人相媲美。
可是朱允炆的愚蠢行为却一个接着一个。
朱棣反了,双方正式开战。
但这会儿朱允炆又开始“善良了”,竟然告诉出征的将领:
“请不要让我背负杀害叔叔的骂名!”
感受一下这句话的分量,就是说打仗可以,但是不要打死了敌方主帅。
朱允炆的第三个愚蠢行为。
耿炳文作为明初的防御大师,如果让他来做主帅,朱棣一辈子也打不进京城。
但朱允炆听从黄子澄推荐,换掉耿炳文,让李景隆担任主帅。
李景隆是开国名将李文忠的儿子,但是他除了遗传了李文忠的长相之外,其军事才能一丁点儿都没得到遗传。
朱允炆启用李景隆守备京城,但结果李景隆直接开门把朱棣接入京城。
而李景隆因为“默相事机之功”位列功臣前列,被封为光禄大夫并保持曹国公爵位不变。
甚至后加封太子太师!
可谓是“第一代大明战神”!
所以与其说是朱棣造反夺得皇位......
还不如说是朱允炆自己一手葬送了自己的天下!
而最终建文皇帝朱允炆也落得一个下落不明的下场......
......
大明位面。
朱元璋呆呆愣愣的看着天空中的巨幕,拉着马皇后的手还没有放下。
他刚刚才说他的大明应该没有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
但是自己的“好儿子”和“好孙儿”立刻给他上演一幕叔侄和睦~
“哎,标儿......”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