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 六龙同朝,三朝盛世;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 (1/2)

大明位面。

朱元璋刚刚称帝不久,正在大宴群臣。

看着巨幕中清一色的夸赞,刚刚登基的朱元璋心中也美滋滋的。

似乎夸马皇后,便等于是夸赞他。

“嘿嘿,这就是咱的妹子!”

“按照天幕后世中时尚的说法,那便是天下第一最最好!”

而大殿底下一众骄兵悍将似乎也是与有荣焉。

只要是夸赞马皇后,那便是天大的喜事。

“皇后娘娘,宽厚明达,淳朴善良,不亚于任何一个男子,实为天下第一贤后!”

“不错不错,此等仙幕甚合我意,回去便要以三牲五畜祭祀之!”

....

虽然朱元璋已然称帝,已有君臣之分......

但在他们心目中,马皇后永远都是那个在大后方稳定军心、为他们缝补鞋袜、清洗衣服的“长姐”!

......

讨论良久,这个话题结束。

似乎是由【如何在后宫中通过“宫斗”中击败“马皇后”顺利上位成为大明皇后?】这个问题引申出来的。

很快刷到下一个视频。

【大明皇后到底多牛?三个女人缔造三个盛世,其中一人更是女中尧舜!】

第一,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

大明皇朝开国之母马皇后。

马皇后对朱元璋的一生帮助颇多,不仅是改变了他的命运还在之后成为他开辟基业的得力助手。

朱元璋出身贫苦,自小就颠沛流离,最终在25岁这年加入了当时势力不容忽视的郭子兴起义军。

加入起义军后朱元璋因作战英勇、精明能干逐渐被郭子兴重视,马皇后的生父母早早去世,去前将其托付给好友郭子兴,成为后者的干女儿。

最终郭子兴将马皇后许配给了当时颇受重用的朱元璋,借着这次婚姻朱元璋在起义军中的地位大涨,话语权逐渐增高。

后来在郭子兴及其儿子双双战死后,作为“干女婿”的朱元璋便顺理成章地继承了郭子兴的部队,获得了造反的一份大礼包,这自然也与马皇后分不开。

到后期,马皇后甚至成为了朱元璋和以前旧臣们的关系维系纽带,多次拯救曾经一起打江山的部下性命。

第二,明成祖仁孝皇后徐氏。

徐皇后是大明第二任皇后,朱棣的原配妻子、青梅竹马,父亲是明朝开国将领徐达。

一开始徐皇后被任命为女官在宫中任职,三年后被正式册封为燕王妃,四年后和朱棣一起前往封地就藩。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坚守封地的重任便落在了徐皇后和儿子朱高炽身上。

靖难之役历时四年,这四年里朱棣每一次毫无后顾之忧的率军南下,背后都是徐皇后在坚守燕京城。

1402年,朱棣成功即位为帝。

徐皇后也顺势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明皇后。

但是1407年,徐皇后因病薨逝。

徐皇后的临终遗言句句不提自己,只言社稷民生!

第三位,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

女中尧舜,张皇后!

张皇后,即明宣宗朱瞻基的生母。

她一生曾辅佐过三位皇帝,婆婆是大明第二任皇后徐氏,公公是永乐帝朱棣,丈夫为仁宗朱高炽。

她出身平民,早年因德行兼备被选入宫中为朱高炽的妻子。

朱高炽即位仅10个月就驾崩了,自古以来政权交接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但在这一时期因为张皇后的稳定大局,明宣宗顺利登基为帝。

彼时明宣宗尚且年轻,因而当时的军国大事一一由张皇后裁决,但她非常有分寸,不越界、不越权,因而很受一班儒家大臣的赞誉。

1435年年仅38的朱瞻基驾崩,英宗幼年即位。

她选择另辟蹊径选用贤明忠心的“三杨”为辅政大臣,有力地稳固了明朝的政体。

直到1442年一直为明朝操心的张皇后倒下了,不多久薨逝于床榻。

从世子妃到太皇太后,历经六朝。

从大明太祖朱元璋,到建文皇帝,再到明成祖朱棣,再到仁宣二帝,再到明英、代二宗朱祁镇和朱祁钰。

在她的一生中。

既见过六龙同朝,也见过郑和七下西洋的大明盛世!

她可以垂帘听政却没有过多干预朝政,而是选用贤臣名将辅佐年幼的皇帝。

在薨逝前心里装的还是关于明朝的事情,一生可敬可赞。

她便是女中尧舜,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张皇后!

纵观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