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章:王玄策: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我又回来了! (1/3)

“好好好!这是瞌睡来了就送枕头啊!”

李世民放声大笑,喜悦之情流露于表。

他环视殿下,高声道:

“刚才是哪位爱卿举荐王玄策的?!”

长孙无忌缓缓出列,走上前来。

只是,此刻长孙无忌反而显得有些迟疑。

毕竟刚刚举荐一下王玄策,做的只是无本买卖。

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怪不到他头上。

但是现在天幕之中,吹得口气如此之大。

连什么一人灭一国都出来了!

那到时候这王玄策要是完不成任务。

陛下岂不是要拿他泄愤?!

……

大秦位面。

嬴政看着天幕,脸上也有惊讶之色。

他觉得自己十年灭六国的动作已经很快。

没想到后世居然还有一人灭一国之举?

大汉武帝位面。

“一人灭一国?此人要是入我麾下……”

刘彻希冀道,看着天幕两眼都在放光。

随即他又摇头到:“可惜不能生在一时……”

这大唐注定是大汉之后的朝代了。

历朝历代的古人们,心中无不升起好奇之心。

灭国的壮举!

一人完成!

不但当世封侯拜相,而且以后必然名留青史啊!

他们都好奇这是怎样一个人物。

视频继续播放。

【在介绍主角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历史背景。】

【大唐贞观年间,当大唐王朝蓬勃发展的时候,远在大唐的西南方向,也有一个国家在发生着不小变化,这个国家就是印度,哦,那个时候应该叫天竺。】

【当时的天竺并没有实现统一,主要分为东、南、西、北、中等五个天竺。】

”房相说得果然没错!“

大秦太宗位面。

李世民看向下方房玄龄,面有赞许之色。

【其中,要属中天竺的势力最为强盛。】

【中天竺的过往名为尸罗逸多,他用六年的时间东征西讨,让天竺的东南西北都臣服于中天竺,建立了戒日王朝,于是他又被成为“戒日王”。】

“这名字有点秀,戒日王不近女色吗(狗头)”

“戒日的意思好像是持戒的太阳神,缩写一下就是戒日,不过我们读起来确实挺奇怪。”

“戒日王其实也是一代雄主,玄奘到天竺去貌似也是他接待的。”

【大唐和天竺的联系,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大唐玄奘法师从大唐抵达天竺,与戒日王相见。】

【在会面中,戒日王问道:“而国有圣人出,作《秦王破阵乐》,试为我言其为人。”】

【翻译过来,大概意思就是他听说华夏出了一位圣王,让玄奘帮他介绍一下。】

【于是,玄奘便给他介绍了英明神武的大唐君王李世民;“奘粗言太宗神武,平祸乱,四夷宾服状。”】

【戒日王听后,对李世民极为佩服,史书的记录是:王喜,曰:“我当东面朝之。”】

【随后,戒日王派使者前往长安,要与大唐建立联系。】

【由此开始,东亚与南亚次大陆上两个王朝的命运有了交织。】

【开启这个故事的,首先是僧人玄奘,在他之后便是本期视频的主角:王玄策。】

【与声名远扬的高僧玄奘相比,王玄策的知名度似乎小了很多,两唐书里面也没有为他立传。】

“知名度小了很多……史官也太严苛了。”

“甚至生卒年不详……”

“大唐史官:这种‘小事’我见得多了,下一个。”

大汉武帝位面。

张骞看着天上的弹幕,捋着胡须欣慰道:

“看来后世也有如吾之人出使西域,沟通两国。”

【但在当时初唐将星闪耀的年代,正是这样一个史书上的“小人物”,却完成了华夏古代外交史上一人灭一国的壮举。】

【公元641年,大唐贞观十五年,戒日王的使团来到长安,尔后唐太宗令梁怀敬前往天竺持节降玺书抚慰。】

【根据史书记载,大唐使臣抵达后,尸罗逸多惊问国人:“自古亦有摩诃震旦使者至吾国乎?”皆曰:“无有”戎言中国为摩诃震旦。乃出迎,膜拜受诏书,戴之顶,复遣使者随入朝。】

【大致意思就是说:戒日王尸罗逸多对左右大臣说:“自古以来可曾有华夏上国派人出使我们这种粗鄙之国乎?”众大臣羞赧无限,低头答:“未之有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