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盛极必衰,安禄山引发的安史之乱将唐朝带入了万丈深渊。】
【唐朝以举国之力平定叛乱后,并没有迎来否极泰来。】
【落榜书生黄巢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于是在公元880年,他带兵攻入了唐朝的都城长安。】
【黄巢这才明白,原来杀进长安可比考进长安要简单的多。】
大秦位面。
祖龙嬴政看的眉开眼笑。
本来他心里本来酸溜溜的,凭什么大秦二世而亡,大唐却能传承那么久的时间,还出了一个中兴之主李隆基?
此刻看到大唐覆灭,内心瞬间平衡了不少。
“不就是一个朝代嘛,灭了就灭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祖龙嬴政颇有些幸灾乐祸。
来自后世的历史当真有趣,他枯燥无味的帝王生涯又多了个乐子~
……
大汉武帝位面。
刘彻看着长安陷落,大唐灭亡的场景,面色凝重。
盛世盛唐,终究走向了毁灭,这无疑给他敲响了一声警钟。
“如今,虽说那匈奴失去了最好的牧场,只能在苦寒之地苟存,但。。。平民流离失所,将军外戚跌宕起伏,同姓诸侯王几无善终,地主豪强,士农工商全被剥削殆尽。。。天下萧然矣。
若是再打下去,恐有亡国之祸啊!”
刘彻自我反思道。
此刻,他决定改表国策,修黄老无为之术,于民休养生息,采取守成的国策,巩固可能出现大乱的统治,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
大唐太宗位面。
李二眉头紧蹙,思考着一个问题。
“大唐盛世,那些部将为何要反叛?”
他首先想到的是,唐朝军队“府兵制”的募兵制度被破坏了。
所谓的“府兵制”,就是平常种地,战时打仗,而府兵最重要的收入还是田地所得。
由此,府兵有一个特点:基本不会跑,要守着自己的土地的。
如此,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将领来回换,但军人还是那些军人。
西边的府兵,很难到东边去打仗,北边的府兵,也很难去南边打仗,他们打仗的区域,主要就是离家近的地方。
府兵制,导致军人很少来回流动,这导致他们对将领们的追随程度并不高。
如果一直执行的是“府兵制”,哪怕边境将领想要反叛,也是无兵可用。
对此,李二十分笃定。
但是。。。府兵制为何被破坏了?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李二根本看不透其中的本质。
“诸位爱卿,大家来说说,为何大唐会有安史之乱?那些将士们,为何会选择背叛大唐?”李二开口询问道。
魏征首先站出来道:“微臣认为,边将手中的军权很大,已经有造反的巨大资本了。”
“臣认为,当地的民心已经变了,没有安史之乱,依然会发生其他叛乱,这是躲不过去的。”
“臣认为,有人垄断朝堂,一家独大,而寒门庶族的士人上升的通道被阻断,无奈只能远走河朔边塞,怂恿边将造反,那黄巢屡次落榜就是佐证!”
“……”
大臣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
【东逝流水,落叶缤纷,时光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朝代。】
【公元907年,唐朝末代皇帝李祝将皇位禅让给了朱温。】
【朱温建立了后梁,随后又相继出现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朝代以及前蜀、后蜀、南唐……等10个政权,因此我们称之为五代十国。】
【华夏文明在这一刻被按下了暂停键。】
【石敬瑭割让天然屏障幽云16州送给契丹,致使中原大地400年来一马平川。】
【南唐后主李煜写出了悲伤到极致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大宋位面。
岳飞在军营中看着天幕,心都在滴血。
作为军中大将,他很清楚,幽云十六州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势力的战略屏障。
失幽云,则天下难安!
幽云的重要性关乎天下安危,
这样一块宝地,石敬瑭因为一己私欲,就这么拱手让给了外族?
因为失去燕云十六州,多少好儿郎因为失去长城庇护,战死在蛮夷的马蹄之下!
这都多少年了,幽云十六州还没被收回!
想到这里,岳飞的眼神变得坚毅起来:“还我河山!夺回燕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