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滑过:
—为啥李世民不杀功臣?大家都是因为功高震主才杀,但是李世民才是功高震主的那个原主啊,他不能自己杀自己吧(笑哭)
—别的功臣都是带着皇帝打江山,只有李世民是带着功臣打江山,他就是最大的功臣集团,造反头子。
—唐朝,唯一能和李二在军事能力方面掰手腕的,只有李靖一个。
—李世民庙号太宗,但实际上干的是太祖的活,唐朝建立他得有一大半的功劳。
……
唐朝太宗位面。
李世民望着那密密麻麻的弹幕,都是在赞美他。
很多言语,他听了非常受用。
“若是朕能看到这些人,必然要重重赏赐!”
“会说你们就多说点,朕爱听!”
至于关于李渊的话题,李世民已经自动屏蔽了。
此时,殿下药师李靖赶忙跪下:“陛下,请削去臣一切兵权,从此不再带一兵一卒。”
李世民知道他是因为那些评论。
“爱卿请起,你们都是有从龙之功的大功臣。”
“该干什么就继续干什么,不必听信流言蜚语,朕,也不会听。”
李靖赶忙跪谢。
……
【接下来就是赵匡胤了,宋朝的开国皇帝。】
【至于这个皇位怎么来的,咱就不讨论。】
【建立宋朝后,也的确扩大了版图,但并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
【赵匡胤本就是将军,宋朝开国名将不多,因此张三的机会非常大。】
【但由于宋朝并未统一华夏,这个功能必定不会太大。】
【可能跟石守信等人差不多,从龙之功比较大。】
【这一项,赵匡胤能得7分。】
【而在对待功臣这一块,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就出自赵匡胤之手。】
【由于自身地位不正,因此比较忌惮武将。】
【张三肯定能够安度晚年,但想要当官那就别想了,总体来说结局还算不错。】
【综合来看,这一点赵匡胤可以得8分。】
【赵匡胤总分:15分。】
弹幕滑过: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的是开国大将的军权,但是爵位和财富都给足了。
—人家杯酒释兵权之前,也做了大量的铺垫,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解兵权的。
—害怕出现唐末军阀割据的场面,所以杯酒释兵权,最后崇文抑武,把大宋玩崩了。
—回复:崇文抑武最开始没错,其实很多开国皇帝的国策,只符合当时几十年的国情,如果后代不去更新变革就会成为枷锁。
……
大宋太祖位面。
赵匡胤对于这个分数,并无异议。
他确实也解决了当时军阀割据的局面的发生。
可是让他动怒的是,有人说他“崇文抑武”的政策是错的。
“是朕的国策,把大宋玩崩的?”
赵匡胤觉得这也太荒唐了!
他可是开国之君!
旁边,宰相赵普愤愤不平道:“陛下您以武立国,我大宋怎么可能那么弱!”
……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想跟着朱元璋打天下,难度并不大。】
【因为他麾下本来就有徐达、常遇春这两名猛将。】
【况且,朱元璋比较重用老乡,对外来的张三可能并不信任。】
【比如刘伯温,半途加盟的他功劳还是很大的,但后面只封了伯爵。】
【张三如果投靠朱元璋,可能会封侯爵,但排名非常靠后。】
【这一项,朱元璋应该可以得6分,也是勉强及格。】
【朱元璋,杀功臣比刘邦还狠。】
【不管功劳大不大,爵位高不高,只要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情,都会有生命危险。】
【尤其是武将,哪怕是徐达、汤和这样前期跟着他的老部下,结局都比较凄凉。】
【张三去了,即使不会犯错误,但胡惟庸、蓝玉案,他是逃不掉的。】
【因此,跟着朱元璋,大概率会莫名其妙被灭族,因此只能得5分。】
【朱元璋得分:11分。】
【最后来总结下,刘邦得13分,李渊得17分,赵匡胤得15分,朱元璋最低只能得11分。】
【答案一目了然,跟着李渊混,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弹幕滑过:
—老朱杀功臣的样子,真的很暴君。
—朱元璋曾评价过刘邦,“性复猜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