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章什么?!允炆四年便丢了大明江山?!(求追更) (1/2)

建文帝初年!

朱允炆端坐龙椅,背脊挺直,目光中透着一抹青年特有的自信。

他刚登基不久,朝堂尚在磨合之中,然而内心早已计划起一场波澜壮阔的变革。

朱允炆要削藩,要以雷霆手段,重塑大明的权力格局。

此时,朱棣尚未反叛,燕王府一片平静。

他的手下、谋士、将领都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那个改变历史的时刻。

然而此刻的朱棣,内心也是满怀壮志,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站在权力的巅峰!

就在朱允炆思索国策之际,一道来自天幕的声音,打破了这平静!

【建文帝初年,万象更新,天子仁厚,锐意改革,天下朝堂称颂不绝。】

听到这般评语,朱允炆嘴角微扬,露出几分得意之色。

他看向左右的大臣,轻声感叹:

“看来,天幕果然对朕的心志甚为称赞。”

文臣齐泰和方孝孺立刻俯身附和:

“陛下仁德至极,必能继承太祖遗志,定国安邦,开创盛世!”

黄子澄更是兴奋无比,拍案而起道:

“陛下,此乃天赐良机!天幕既然如此夸赞陛下,削藩大计宜即刻推行!”

朱允炆微微颔首,言语间自信满满:

“削藩之事,朕早有决断,今日便要启程。”

但就在此时,天幕再度响起,声音威严而冷漠!

【朱允炆,年号建文,雄心勃勃,立志革故鼎新。】

【奈何才疏志大,四年之间,江山尽失,致令太祖所创基业毁于一旦!】

听闻此言,建文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洪武时期,南京!

朱元璋抚须而笑,听到第一段评语时眉头一松,语气略带欣慰:

“允炆看似未负朕所望,继承大统,锐意图治……”

话未说完,天幕之中便传来那句“江山尽失”的评语。

他脸上的笑容霎时凝固,猛然起身,目光如电,暴喝道:

“什么?!”

“允炆才疏,四年丢了朕的大明江山?!”

朱标立于一旁,脸色也骤然苍白,不敢言语。

他从未见过父皇如此震怒,满堂气氛仿佛瞬间凝固。

“混账!”

朱元璋大吼:“朕辛苦创下的江山,竟毁于此子之手!简直岂有此理!”

建文年间,皇宫内廷!

朱允炆脸上的从容与自信全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彻底的茫然。

他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低声呢喃:“朕……竟然丢了江山?”

身旁的黄子澄、齐泰等人也都面面相觑,彼此眼中写满了震惊与不安。

方孝孺皱起眉头,忍不住颤声问道:“天幕之言,是否另有隐情?”

朱允炆站起身来,步伐有些踉跄,抬头望向天幕,语气中透着愤懑与不甘:

“朕不信!朕才疏?朕志在恢复祖业,怎会在四年内失去江山!”

正当他愤然质问之时,天幕画面浮现,一幅幅图景直击心神!

【朱允炆欲治国安邦,然天赋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足。】

【尤以任用之三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行事乖张,决策失当,致国运倾颓。】

画面中,群臣围绕在朱允炆左右!

他们的言论充满溢美之词,却隐隐带着盲从之意。

与之对比的,是另一边暗流涌动的燕王府。

朱棣的谋士在密谋,兵士在操练,气势如虹。

【朱允炆志图削藩,实为不智之举。】

【未识人善任,未审时度势,必招亡国之祸!】

朱允炆脸色惨白,喃喃自语:

“朕错了吗?不,这不可能……”

洪武年间!

朱元璋却已暴怒不止,一拳重重砸向桌案,怒斥道:

“允炆!无能至此,简直辱没我朱家颜面!”

建文年间!

“什么?!”

方孝孺的面色涨红,手指直指天际,怒不可遏。

他微微颤抖,双目圆瞪,像是一头被激怒的猛兽,随时可能冲撞:

“空有其名?”

“腐儒?”

“此言如何令人忍受!若不给我个交代,我便以命相抗!”他说罢,抬步便要往殿柱撞去!

黄子澄与齐泰一左一右,连忙拦下,口中劝慰道:

“方公何必如此动怒?此言虽刺耳,但亦不必以性命相争!”

齐泰轻叹一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