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章玄武门之变,究竟为何如此评说? (1/2)

大明。

宫殿内,朱棣凝视着虚空,心中的疑问逐渐酝酿成一股滔天的怒意。

“玄武门之变,究竟为何如此评说?”他微微皱眉,语气中难掩深深的不悦。

“难道千古一帝,真的就不能为了权力逆流而行吗?”

他的声音低沉有力,仿佛自内心发出的质疑。

眼前,朱棣的目光如刀锋般锐利,众人屏息凝视,气氛骤然凝重。

就在这时,一道从天际传来的声音,如同雷霆般炸响在大明的宫殿中:

【在我心中,玄武门一役,李世民毫无过错!】

【李建成的罪行该当万死,李元吉亦该被斩首!】

【更何况,这一场变革,竟是历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政变之一,至今无人能及!】

【倘若没有玄武门之变,怎会有唐朝四海来朝的盛世,怎会有封建王朝的极致辉煌?】

这一番话,犹如风暴席卷而来,震动了整个大明。

大唐之中,李世民猛地站起,双目充满难以置信的光芒。

“何意?”

他呆滞地问道,“朕的玄武门一役,不仅无过,反而造就了万国来朝、封建盛世?”

这些话,连李世民自己都未曾敢奢求,甚至在今日的大唐,鲜有人敢称他为英雄,反而有不少人把这段历史当作他的一块瑕疵。

魏征紧张地起身,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与忧虑,他深知,玄武门之事,乃是李世民心中最为痛苦的伤口。

作为李世民的忠臣,魏征深知这段历史的敏感性,平日里,他谨言慎行,细心周到,心思缜密,生怕有丝毫的失误。

但眼下,他终于忍不住了,怒声道:“弑兄囚父,历朝未闻!”

“此事,岂能无罪?!”

然而,李世民并未回应魏征的激烈言辞,目光紧紧盯住了天幕的屏幕。

他更在意的是,后人如何评价这场争斗,如何评价他的选择。

与此同时,天幕继续诉说:

【这一变化,的确是华夏历史中最不可思议的变革,任何后来的政变都无法与之相比。】

画面随即展示出玄武门一役的场景,只见李世民弯弓射箭,李建成应声倒地。

【玄武门之变,乃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幕。】

【当时,秦王与太子争权,已经是水深火热。】

【李建成欲除李世民,而天策上将李世民不死,李建成夜不能寐。】

【更有齐王李元吉心狠手辣,誓要李世民命丧黄泉!】

【后世纷纷谴责李世民弑兄,骂他为不孝之人。】

【然而,若有一天你站在李世民的位置,你可敢轻易放手?】

这番话,引起了无数儒生的强烈反应。

“弑兄囚父,岂能为理?”

他们愤怒地叫嚷着。

然而,天幕的声音继续,带着一种带刺的冷笑:

【若你身处李世民的境地,权力至高无上,王朝存亡关乎你一人,面对生死存亡之际,如何选择?】

【若你面对父亲兄长的逼迫,而自己的生命和家族的未来岌岌可危,你敢不反吗?】

这番话让许多儒生哑口无言。

原本他们意气风发,想要一口咬定李世民是错的,但看着眼前的画面,似乎他们再也无法坚定地反驳。

天幕继续说道:

【你们是否想过,若李世民当年没有反抗,今天的唐朝能有今天的盛世?】

【或许,在你们眼中,李世民应当顺从父兄,甘愿做个乖儿子,任人摆布。】

【但在那样的历史时刻,他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背叛。】

话语刚落,李世民猛然一震,仿佛被雷电击中。

过去几年来压在他心头的沉重负担瞬间消散,他感觉到从未有过的畅快与解脱。

这声音,让他在漫长的岁月里找到了那久违的认可,终于有人理解了他的选择。

与此同时,天幕再次说道:

【李世民只斩了太子一系,未进行大规模的清洗,唐朝的稳定令人难以置信!】

【而后来的康熙帝九子夺嫡,竟无法与玄武门一役相提并论!】

大清。

康熙微微皱眉,心中暗道:“九子夺嫡?”

他凝重地沉默片刻,心头不由自主地思索:若当年自己身处李世民的位置,又会如何抉择?

天幕的声音继续回荡:

【李世民的行动,将成为历史上最不容忽视的力量!】

【没有他的争斗,唐朝未必会有今天的荣耀!】

这段话顿时让大明的宫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