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章后世多谓汉武帝刘彻晚年失智,逐渐成为昏君! (1/2)

大唐!

李世民凝视着天幕,目光深邃,脸色凝重,许久后他才轻声说道:

“汉武帝横扫匈奴,疆土扩展千里,汉朝因此奠定了深厚的根基!”

“他单凭一己之力,让中国成为强者的代名词,毫无疑问,他当得起千古一帝第二的殊荣。”

“即便我身为大唐帝王,位列其中,也只能心服口服。”

李世民的叹息充满了认同。虽然汉武帝的统治并非无可挑剔,但他为大汉所创造的赫赫威名,任何人都无法抹去。

东汉!

许昌城内!

曹操凝视着刘彻的影像,眼神微眯。

千古第二的位置,如果授予任何平凡之人,曹操或许会难以接受。

但他不同,他生平征战四方,手腕老练,心机过人。

如此雄才大略的人,怎能轻易接受他人位居其上,甚至与自己并肩而立?

他从小便立下志向,要成为像刘彻麾下的征西大将军那样的统帅,岂能容忍他人超越?

东汉。

未央宫内,刘彻在震惊中猛然抬头,双眼燃起了骄傲的光芒。

“千古第二竟然不是高祖,而是我,刘彻!”

他的心中豪情澎湃,笑声震荡殿宇,久久回荡四方。

从天幕传来的信息让他更为兴奋。他的心中有一个宏大的愿望:

驱逐匈奴,彻底改变汉匈的格局。

这一切的努力,终于换来了胜利的果实。

七十年前,冒顿单于的挑衅和羞辱,永远烙印在他的心中。

匈奴对大汉的侮辱,他永远不能忘记。

而今,汉朝的局势终于发生了逆转,匈奴的势力被压制在沙漠之中。

刘彻心中满是狂热,他扬起手中的权杖,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野心:

“卫青,召集群臣,准备与匈奴的决战!今天,不再是过去的汉朝,谁敢拦我!”

卫青站在旁边,心中明了,汉匈之间的决战已是不可避免。

远在草原,匈奴的王庭一片沉寂。伊稚斜单于怒目盯着天幕中的刘彻影像,他心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

按照天幕的昭示,匈奴的王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要被逼出漠北。

“刘彻……”

伊稚斜低声吐出这个名字,眼中杀意凛然:“立刻召集草原各部,七日内未到者,王权不再承认!”

他的心中不愿接受这个结果。

七十年前,匈奴的冒顿单于还能轻松压制刘邦,而今天,他伊稚斜必定让刘彻低头。

大明!

大明应天府,朱棣的脸色微微变化。

“刘彻已位列千古第二,那最后一席……”

他的眼中闪烁着紧张之色。

身为后世之王,他比任何帝王都看得更远。

看到李世民、刘彻陆续登上榜单,他心中不禁忐忑不安。

至此,那个千古一帝的名号将归于谁?

他想到自己的父皇朱元璋。

那位从草莽中崛起,灭元复汉,平定四海的开国皇帝,绝对是这场角逐中最强有力的竞争者。

“父皇朱元璋,岂能轻视?”

朱棣心中默道。

大汉!

刘彻的目光望向卫青,突然开口:“卫青,我记得天幕对帝王的评价,会附加一段评语吧?”

卫青略显迟疑:“陛下,天幕的评语大多不会让人满意,例如唐太宗李世民便被冠以‘私德不修’。”

刘彻轻抚须髯,淡定地回答:“李世民抢弟媳,确实不值一提。但我刘彻一生光明磊落,怎会惧怕这样的评语!”

天幕之中,影像缓缓展开,字句如同沉重的锤击,击打在每个人的心头!

【汉武帝刘彻,一生功过参半,其治下的大汉帝国虽富强,却因过度依赖武力,导致百姓疾苦。】

【此事,历代之人或斥其暴戾,或赞其为民族复兴的功臣。】

【至于功过,终将由后世评定。】

【但有一事,世人皆共认之!】

这段文字,若隐若现地悬挂在天幕之上,逐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刘彻双眉微挑,目光变得凝重。

他料到天幕会有所评议,特别是关于“穷兵黩武”的部分。

但面对这份评价,他的内心并未因预料而平静,反而生出一丝深深的不快。

他一生征战四方,匈奴为敌,未曾退缩。

纵使因远征匈奴导致民生困苦,他亦从未对此有所悔意。

即使背上了“穷兵黩武”的骂名,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