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46 【除了他,他爹,儿子,叔叔,侄子都是皇帝】朱元璋:来人,给太子把龙袍披上 (1/2)

大明。

朱元璋看着对于李世民的评价。

唏嘘不已。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还真是精准啊!”

“此人点评还真是全面。”

“我等帝王,文治武功,治世安康,开疆拓土,稳定安邦,后世绵延!”

“是一个都不能少,一样都不能缺!”

此时,太子朱标走了过来。

“父皇,儿臣来了。”

朱元璋看见朱标,喜笑眉开。

“快快快,我的好大儿!”

“你瞅瞅这后世点评的帝王榜单!”

“以你父皇的功绩,自是能上榜!”

“不论是文治武功,治世安康,开疆拓土,稳定安邦!”

“我老朱都不比他们差,但咱老朱想赢始皇,汉祖,唐太宗!”

“这最后一个后世绵延,可就得看你了啊!”

对于眼前的长子,朱元璋不仅是十分疼爱!

还寄予了厚望!

自立太子以来,立马组建了一支最强豪华老师团来辅助。

左丞相李善长为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为太子少傅,常遇春为太子少保。

刘伯温、冯胜、邓愈、汤和为太子府属官。

名单实属太长。

朱元璋的开国六公就占了5个,功臣庙二十一人中就占了6个!

老朱这是把自己大江山的底子,大部分都给了朱标!

这还不够!

更是亲自上阵,苦口婆心谆谆教诲!

朱元璋以商高宗、周成王等贤君为例,教育儿子在游览山川时,多观察民生、体察民情,了解老父亲创业着实不易!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常常给朱标讲述自己干事创业的经历,让他明白创业的不易、守成的艰辛!

不久,他又打破常规下诏让朱标在太子府之外,另设府衙,以便自己不在皇城时,能够顺利接手整个大明。

在朱标22岁时,朱元璋更是下诏,一切事物先交给太子处理,然后再上奏给自己。

在朱元璋的悉心教育下,朱标温文儒雅、宅心仁厚,隐然有明君的风范!

有如此一位太子在侧,老朱怎会没有信心?

用朱元璋的话来说!

我不如始皇开创一统天下之壮举!

不如汉高祖治世安康!

更不如唐太宗文治武功!

但我老朱儿子强啊!

比那胡亥,刘盈,李治强啊!

和自家好大儿的羁绊,更是绝无仅有!

比这三个当爹的要尽心尽职太多!

谁天生都不是皇帝,需要教导嘛!

这方面,老朱确实做的那是一个完美!

“你最近代朕处理国事,听断和批阅各部报告!你可知各位大臣是如何评价?”

“儿臣惶恐,儿臣是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吗?”

朱元璋十分欣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做的很好,非常好!”

“众大臣给了你很高的评价。”

“说,太子仁,明,勤,断兼备!”

听到老朱的夸奖,朱标松了一口气!

朱元璋是个好父亲,他又何尝不是一个好孩子!

实打实的父慈子孝!

起风了,眼见自家父亲穿着单薄的朱标,就要开口让下人加衣!

朱元璋已经提前喊道!

“来人,快给太子把龙袍披上!”

这一幕要是让康熙的九子看见,活生生得嫉妒疯了!

待朱元璋为朱标披上龙袍,这才满意的转过头!

一瞧,光幕之中视频刷新了!

【大明王朝】

“来了来了,咱老朱家的大明来了!”

朱元璋一只手死死握住朱标的肩膀!

激动万分!

——

朱棣:朕的大明终于来了!

朱允炆:我大明...呜呜呜,不是我的了。

朱高炽:第一个点评的当是开国太祖!

——

【他,父亲是皇帝,儿子是皇帝,兄弟是皇子,侄子是皇帝!】

【唯独自己不是!】

【以明朝第一位太子,朱标的视角,打开大明!】

——

“???”

“朕的太子不是皇帝?”

朱元璋看向朱标!

朱标也是一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