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章 成立马来西亚联邦 (1/2)

这种政客都不足以称得上政治家,无论对方拥用什么招数,在陈克眼里都还太嫩。

李光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总理原来早有准备,现在我们只需要看着巫统作死,等合适的机会动用传媒力量对其展开抨击。”

“哈哈,跟拉赫曼政斗都是小儿科,咱们胜券在握。”陈克笑道。

这个时代有很多杰出政治家,比如尼克松、戴高乐,不是陈克看不起人,东古·拉赫曼这种真的只能算三流政客,连朴正熙都赶不上。

李光曜又歪着脑袋说道:“总理,但如果人民行动党取得联邦大选胜利,拉赫曼估计会耍赖不承认,毕竟他们人多。”

陈克嘴唇抿成一条线,“现实政治是有很多潜规则的,比如军事行动也是政治的一种表现!”

生在大潮流的时代,就应该跟顶尖高手过招,英法的殖民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美苏争霸,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

从小国崛起,在鸡蛋上跳舞,游刃有余地斡旋于大国之间,站在大国的舞台上光彩夺目,那才能被称作顶尖政治家!

……

经过马来亚议会投票后,最终同意接纳四州加入,共同组建联邦政府。

这不可避免要让出一些州议员名额给华人,毕竟面子上要过得去。

而新加坡举行全民投票的结果也已经出炉,最后71%的人投赞成票,同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

于是在1963年8月,新加坡、文莱、砂拉越、沙巴四州沟通脱离英吉利的统治,与马来亚一同组建马来西亚联邦!

在8月份,马来西亚联邦正式向全世界公布这个结果:“马来西亚联邦总计15个州,人口数量超1000万,总GDP接近35亿美元,面积3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约4500公里,是横跨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家。”

一个崭新的联邦制国家诞生,英吉利在东南亚地区的势力彻底消褪。

……

新加坡州。

加入联邦后日子没啥直观变化,唯一变化就是新加坡从柔佛州取用水资源方便很多。

搞定马来西亚联邦的事情后,陈克便与李光曜开始视察本州的轻工业。

其实轻工业主要是纺织业为主,而在外国输入民国的商品中,除鸦片之外,棉纺织品所占的比重最大。

洋货大量的输入倾销,关税主权又不在北洋政府手里,洋货凭借低廉售价很快占领民国的市场。

而随着民国水陆码头开放带来的西式服装的流行,上海西服业在纺织工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日益兴旺。

从长袍马褂到西服礼帽,这个变化随着西风渐化,人们对服饰着装有着巨大消费需求。

毕竟人们可以不吃饭,但绝不能光着身子出门。

服饰的原材料来自于棉花,加工棉花成为纱锭,再用织布机纺织成带有各色花纹的衣料,还有化学染色等等。

做这一类的纺织业叫做纱厂,在民国属于日进斗金的行业,毕竟是近4亿人口的消费市场。

陈克考察时特意留老旧织布机器的去处,从李光曜口中得知:“总理,现在日韩港台,以及新加坡都在疯狂发展纺织业,纱厂的老旧机器淘汰一批又一批。”

“现有的机械都是十年前生产的,无论是速度和效率都远远赶不上先进国家的纺织机器,我们准备从日本进口新型全套纺纱织布机,旧的机械按照废品处理。”

陈克点点头,“按照废品处理也要注意环保,不如将机械集中起来,届时政府让专人处理。对了,大概有多少台?”

李光曜没反应过来,细细想了一下:“总理,一家大型工厂大概有500多台废旧机器需要处理,全州加起来约莫有3000多台,这些机器每年生产上千万纱锭,产值过亿美元。”

陈克闻言后心里一动!

这些机器在60年代算是落后生产工具,但拿回民国使用却很合适。

“从日本进口全新的机械需要一笔外汇,不如让日本将纺纱织布机的产业链弄一套给我们,这样以后我们自己也能生产轻工业机械,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陈克道。

李光曜转念一想也对。

现在新加坡已经加入联邦,不再局限于弹丸之地,可以试着投资更大的产业,利用联邦的资源和劳动力将纺织业做大做强。

“总理,我们即刻在柔佛州选址,纺织机械生产线很快就引进,届时落户至柔佛州境内能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参加就业。”李光曜道。

投资产业的事情新加坡来做,进厂打工的事情马来人负责,这就是李光曜经济分配论。

陈克点点头,“别忘记将这几千台老旧的纺织机械集中处理,顺便让日本转移一条老式纺织机械生产线过来,我们可以用在落后地区。”

“老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