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老朱此时也同样被气得不轻!
甚至......都被气笑了!
“好好好!”
“好一个粮食掺沙,好一个麸糠赈灾!”
“咱老朱家有能人啊!”
“咱老朱家出天才啊!”
老朱被气笑了。
此时。
他只恨有天幕隔着。
不然当真能逮着朱胤文。
先别提灾民吃不吃麸糠。
他就能先让朱胤文把‘竹笋炒肉’吃到够!
不过。
还没等他生气太久。
天幕中。
再度出现了变化。
....................
【朱胤文稍稍退后两步:“实在不行咱就别发粮食了,改发麸糠,那玩意省钱多......”】
【“孽障!”】
【不等朱胤文说完,朱元璋抄起镇纸便砸了过去。】
【然而,好在朱胤文早有准备,事先拉开距离,不等镇纸砸中自己,一个侧身躲过。】
【“皇爷爷息怒,孙儿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不等老朱继续发作,朱胤文便连忙开口解释。】
【“皇爷爷您想过没有,咱大明的律法如此严苛,这贪墨赈粮更是抄家灭族的重罪!”】
【“但为何明知是重罪,但这贪污之事,却屡禁不绝?”】
【不等朱元璋回答,朱胤文便自行解释道:“盖因人心之贪婪,强于水火,从古至今,无人能彻底断绝!”】
【“而再究其缘由,其实不外乎四个字——有利可图!”】
【“皇爷爷,据孙儿所知,这贪官盘剥赈粮之法,不外乎三种......”】
天幕中。
朱胤文语速飞快。
根本不给老朱再一次发作的机会。
立刻就向他解释缘由。
....................
而同一时间。
大明世界。
奉天殿广场上。
百官队伍中。
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官员。
若有所思的。
朝身边的黄子澄问道。
“黄大人,依您来看,这掺沙子的办法,会有用吗?”
“下官倒是觉得,似乎颇有可取之处......”
不等这年轻官员说出自己的分析。
黄子澄就不屑的嗤笑一声。
将其打断。
“颇有可取之处?”
“这等误国误民的法子,就连个三岁孩童都知道不妥,哪来的什么可取之处?”
说着,他还不忘‘教训’一番这年轻官员。
“杨编纂,不是本官要说你。”
“想你寒窗苦读十数载,屡试不第,幸蒙太孙殿下举荐,你才得入翰林院,充任编纂之职。”
“太孙殿下如此待你,你当尽心恪职,多思如何辅佐才是。”
“焉能不走正道,竟觉得这等祸国误民的法子有用呢?”
“要知道,我等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
“如何分忧呢?”
“当以宽宏仁德之心辅佐圣上,以儒家圣人之言进于圣上,怎能心有不正,以此邪道驭民?”
“子曾经曰过......”
黄子澄双手负在背后。
仰着脑袋,鼻孔朝天。
摇头晃脑的。
以一种过来人的语气。
对这位名为杨士奇的后辈‘谆谆教诲’。
然而......
说着说着。
黄子澄忽然发现有些不对劲了。
“嗯?”
“怎么大家都不说话了?”
原来。
其他同僚们的议论之声。
不知何时已经全部消失。
偌大的广场上。
只剩下他还在自言自语。
他发觉到不对劲。
子曰到一半曰停了下来。
环顾左右。
只见所有人都怔怔的看着天幕。
那副表情......
好像看见、听见了什么令他们极为震惊的事情!
“天幕?”
“天幕上不是那朱胤文......”
黄子澄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似的。
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