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
“这些丘八一个个桀骜不逊的,怎么可能如此心甘情愿的跳进到泥水里去?”
“这根本不可能!”
虽然他嘴上说着不可能。
但是心里也知道......
天幕不会作假!
这些画面已经充分的说明。
朱胤文所说的士卒救灾的事情,是真的出现了!
忽然的。
黄子澄眼神一亮。
想到了一个可能!
“对!我知道了!”
“一定是因为这是朱胤文的人,都是他的亲信!”
“他们知道朱胤文的目的,所以才会如此心甘情愿的陪着他演这出戏!”
“目的就是为了蛊惑百官,让皇上相信认为他是可造之材!让皇上相信所说的办法......行得通!”
黄子澄仿佛是发现了盲点的华生。?
眼神顿时明亮!
........
而不光是黄子澄。
此时。
北平城中。
朱棣也猜想到了这种可能。
“因为这是朱胤文的命令吗?”
“因为这三百健卒都知道他想做什么,于是配合他演了这出戏,而最终的目的......”
朱棣暗暗皱眉。
“如果只是想让父皇认可他,只是这样的话,那本王倒是高看这朱胤文了。”
此时。
他的想法也和黄子澄类似。
认为这三百幼军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
全是因为朱胤文的命令。
而朱胤文的目的是什么?
不言而喻。
不外乎就是想用这种方式,来向朱元璋证明他的办法是可行的。
从而。
拉升他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印象分。
把太孙这个位子做的更加稳固!
“如果只是为此的话,此子心计太过深沉,实非社稷之福。”
如此想着。
朱棣不禁微微摇头。
显然有些失望。
而他心中对这所谓的根治之法......也越来越瞧不上!
当然。
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那就是这些人所做的一切是法子内心的,他们是真的真心实意想要帮助灾民!
若是如此......
那这确实无愧于朱胤文口中的根治二字!
只是......
那可能吗?
“谁家的士卒会如此?”
朱棣下意识的否定了这一可能。
...........
北平城外。
通州卫营房。
一时间炸开了锅!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这是太孙亲卫,都是他的人,自然听话!如果不是太孙有令,怎么可能如此卖力?”
——“哼,老子不管别人怎么做,反正想要老子救灾?想都没想!”
——“就是!我等舍了这二百来斤,都特么入了军籍了,还想让我给那群斜眼看老子的民户当牛做马?”
——“想都别想!”
通州卫的士卒们看到天幕。
此时又是另外一番反应。
原以为不可能有军卒能帮百姓赈灾。
此时见到。
先是一阵错愕。
而随即。
又是一阵吵闹。
从言语中不难看出。
其中有些人。
俨然是有些不忿的。
为何?
只因他们的军户身份。
在明朝的户籍制度中。
老朱将天下万民分门别类,分为军籍、民籍、工籍、厨籍等类别。
其中,军籍是代代相乘的。
父亲当兵,儿子从落地的那一刻起,也打上了士卒的烙印。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世世代代的身份被锁死,社会地位逐渐低贱化。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
军籍并不低贱。
但实际情况中......哪个好人家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军户,从此就被锁在那屯田当中,把身家性命卖给官府?
知晓了这一点。
就不难明白通州卫的这些将士们为什么会有些不忿了。
身处军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