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决
内忧外患之际,战场之上血腥气肆意弥漫,那股浓烈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令人几欲作呕,残肢断臂四处散落,仿佛置身于地狱一般。
沈墨轩紧紧握着剑柄,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他能清晰地感觉到剑柄上粗糙的纹路深深嵌入掌心,那触感像是要把他仅存的冷静也一并吞噬。
国内传来内乱的消息,仿若一把锋利的尖刀,狠狠地刺进他和柳云笙的心脏。
他们多年浴血奋战的成果,竟然沦为他人颠覆政权的垫脚石。
柳云笙脸色惨白,一股深深的无力感将她笼罩,仿佛所有的努力都化为泡影。
她紧咬下唇,贝齿在唇上留下深深的痕迹,嘴唇传来微微的刺痛感。
她知道此刻不能被悲伤和绝望吞噬,必须冷静下来,和沈墨轩一起寻找解决困境的办法。
“墨轩,”柳云笙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又无比坚定,“我们不能再在此地恋战,必须立刻回军平叛。”沈墨轩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住胸腔内的怒火,他必须保持冷静才能做出正确决策。
“传我命令,”他低沉有力的声音响起,“挑选三千精锐,即刻启程返回京城,务必以最快速度平息内乱!”命令下达后,整个军队迅速行动起来,战马嘶鸣声响彻云霄,士兵们快速整装,盔甲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与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就像一曲紧张而急促的交响乐。
然而,国内的局势比他们想象的更为复杂。
内乱势力早有预谋,在各地煽动民众,散播谣言,将朝廷抹黑得一无是处,以此达到他们的目的。
京城之内谣言漫天飞,人心惶惶,这与边境战事的捷报形成鲜明对比。
柳云笙和沈墨轩在边境浴血奋战的事迹,被那些居心叵测之人歪曲成“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罪证,各种污蔑和诽谤如潮水般涌来,将他们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柳云笙紧紧握住拳头,指甲深深陷进肉里,她能清楚地感受到指尖传来的刺痛。
她试图解释,却发现一切都是徒劳,她与整个社会舆论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朝廷中的大臣们个个面色颓唐,无奈地摇着头,他们深知内乱势力来势汹汹,如今的局势已经濒临崩溃。
此时,沈墨轩走到柳云笙身边。
烛火摇曳着,光影在柳云笙清丽的脸上晃动,更增添了几分坚定。
柳云笙回忆着战场上的种种艰辛,泪水忍不住滴落在纸上,但她强忍着悲痛,笔走龙蛇,一篇名为《清流》的文章很快就写好了。
文章字字珠玑,如泣如诉,生动地描绘出边境将士们裹着伤口、忍着饥饿却依旧拼死守卫国土的场景,也揭露了内乱分子挑起战火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阴谋诡计。
文章迅速在大街小巷传播开来,人们争相传阅,议论纷纷。
之前污蔑他们的小人们看到文章后满脸惊恐和懊恼。
民众们开始从最初的怀疑慢慢转变态度,最后完全被文章说服,他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声讨内乱分子,那浩大的声势仿佛要将那些乱臣贼子淹没。
“原来,我们都被骗了!”一位老者颤抖着双手,老泪纵横。
“沈将军和柳姑娘才是真正的英雄!”一个年轻人激动地挥舞着拳头。
朝廷之上,大臣们原本愁眉不展,如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仿佛看到了国家重新崛起的希望。
沈墨轩走到柳云笙身旁,轻轻握住她的手,他的眼神坚定如山,仿佛能抵御一切风雨。
“云笙,”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和你一起面对。”柳云笙抬头看向沈墨轩,眼眶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心中满是感动。
她知道,只要有沈墨轩在身边,不管前路多么坎坷,她都无所畏惧。
周围的将士和官员们投来敬佩的目光,被这对年轻人的坚定和勇气深深感染。
就在这时,一匹快马飞奔而来,马蹄声打破了短暂的宁静。
骑士翻身下马,脸色苍白,声音颤抖着说道:“报……报告将军,边境……边境……”边境硝烟再次弥漫,沉寂的战鼓被重新擂响。
残存的敌军像嗜血的野兽,嗅到了大乾内乱的气息后再次露出獠牙,他们眼中闪烁着疯狂的光芒,挥舞着沾满鲜血的刀剑,如黑色潮水般涌向大乾的防线。
喊杀声震天动地,大地都在颤抖,血腥气与硝烟味混合在一起,令人作呕。
沈墨轩身先士卒,宛如一尊战神屹立在战场中央。
他手中的长剑上下翻飞,剑光如雪,每一剑都精准地收割着敌人的性命。
鲜血溅到他脸上,染红了他的盔甲,他却浑然不觉,眼中只有无尽的杀意。
他怒吼着,咆哮着,像一头被激怒的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