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西门庆见赵佶认可了这首词,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想道:“妈的,总算把这关给过了。”
杨戬见赵佶对西门庆写的词非常赞赏,非常高兴,得意扬扬地看了一下蔡京,童贯他们。
蔡京,童贯原本以为西门庆没什么才华,所以才提出当场考他,想要难为他,结果没想到他居然真的把词写出来了,而且还写得很好,这让他们非常郁闷。
但这个时候他们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之前他们已经把话说出来了,现在再反悔,面子上也不好看。
赵佶又拿着那首词反复地品味了一下,然后交给旁边的太监,看着西门庆说道:“西门庆,你既然有才华,为什么以前不参加科举,而要去做生意呢?”
西门庆躬身说道:“回禀陛下。以前草民的确是想要参加科举的,但家中父母接连亡故,为了讨生活,草民只能选择经商。”
“原来如此。”
赵佶点了点头,说道:“西门庆,进前听封。”
西门庆又往前走了两步跪下,赵佶说道:“朕现在封你为吏部侍……”
“陛下请慢封!”
这时又一个官员站出来打断了赵佶的话,这个官员的年纪比童贯小点,身材很魁梧,身上穿着一品大员的官服。
赵佶看了一下这个人,原来是掌管禁军的高俅,问道:“高卿家,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高俅行礼之后说道:“陛下,刚才蔡太师和童太尉他们说的没错,吏部侍郎的官职的确很重要,以往担当之人都是有着几十年为官经验,且都有在外任职的经历。
西门庆就算有才,但他年纪轻轻,且没有在地方担任过官职,一入朝便封他为吏部侍郎这样重要的官职,不仅会引起朝中官员的不满,同样也会让下面那些官员心有不服,认为陛下任命不公,会对陛下的声誉有影响。
所以,陛下不如先把西门庆外放到外地做官,如果他做得好再把他提上来,这样就不会再有人说什么呢。”
赵佶沉思了片刻,觉得高球说得有道理,微微地点了点头。
杨戬见状刚要说话,赵佶冲着他摆了一下手,说道:“杨卿家不要再说了,高卿家说得不错,西门庆如此年轻就封他为吏部侍郎的确有些不合适。”
听到赵佶这么说了,杨戬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把要说的话给收了回去。
赵佶随后看着蔡京问道:“太师,如今外地还有何处官职空缺?”
蔡京说道:“洪桐县……”
“知县的官职太小了,怎么也得是知府。”蔡京的话还没有说完,赵佶就打断了他。
这就是赵佶,任命官员从来都是看他的心情,心情好,看人顺眼,哪怕不合朝廷规矩,也会给一个高官。就像高俅,就因为球踢的好,就直接让他当了殿帅府殿帅。
但倘若不顺他的心意,不入他的眼,哪怕再有才华,也依然难以获得相配的官职。
正是因为他这样只按自己的高兴与否来封官,大宋才会搞成今天这个样子。
蔡京沉吟了一下,说道:“东昌府知府被杀,知府一职至今还空缺着。”
赵佶看着西门庆说道:“西门庆,让你到东昌府去担任知府,你愿意吗?”
“草民愿意。”西门庆说道。
赵佶正准备下旨封西门庆为东昌府知府,这时童贯又站出来了,说道:“陛下,西门庆已经被陛下封为供应皇商,如果再封他官职,甚为不妥。
所以,西门庆如果要做供应皇商,那么就不能做官。
如果他要做官,就必须放弃供应皇商。”
高俅也说道:“童太尉说得不错,做官就不能经商,经商就不能做官,否则官商一体,难免会有徇私舞弊之嫌。”
赵佶点了点头,看着西门庆问道:“西门庆,你是要做供应皇商,还是要做官?”
“这个……”
西门庆在心里权衡了一下,做供应商虽然赚的钱会更多,但手中并没有实权,想要发展自己的势力会非常缓慢。
而做了知府就不同了,不仅手中有实权,而且手上还有兵马可调,可以说对发展他自己的势力,有非常大的帮助。
因此,他对赵佶说道:“陛下,草民愿意把玉瓷的制作方法无偿献给朝廷,以后一心一意做官报效皇上。”
听到西门庆愿意把玉瓷的制作方法献出来,赵佶非常高兴,说道:“好,西门庆,朕现在就封你为东昌府知府。”
“草民谢过皇上。”西门庆向赵佶磕头谢道。
杨戬说道:“西门庆,你现在已经是朝廷的命官了,在陛下面前你应该称臣。”
西门庆赶紧改口重新叩谢道:“臣西门庆谢过陛下。”
“西门卿家平身。”
“谢陛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