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瞬之间。
潇湘馆的一千册藏书便告罄。
老鸨连忙派人赶往悦文书斋紧急补货。
宁姝定价公道,与普通书册无异,使得大多数读书人都能负担得起。她并未因书册内容珍贵而提高售价。
上卷的点评,依旧如第一期那般,字字珠玉,令人拍案叫绝,众人赞不绝口。
旋即。
有人翻开了下卷。
“咦,这是什么内容?似乎与科举文章无关。”
“这下卷的题词名为【观人间事】,写的似乎是近期的一些大小事件……”
“我要看的是时文精评,谁想看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嗯,让我瞧瞧……北疆的最新战况,我军大获全胜……江南遭遇水患,平安商行慷慨解囊,捐献粮食……西域失踪已久的国宝重现人间,相传其能开启一国宝藏……京城八大名楼联手举办的花魁大赛……”
“什么!花魁赛事在哪里?让我见识一下!”旁边一位对科举毫无兴趣的纨绔子弟立刻凑了过来。
“我也要看看,那失传的国宝到底长什么样?在哪里发现的?”
“好家伙,你们看最后这一篇。刑部尚书之子竟然强抢民女,端王世子则挺身而出,仗义相救,真是令人意想不到……这消息可靠吗?”
“是不是写错了,难道不是端王世子救人,而是他强抢民女?这京城的恶少,竟然还会行善?这真是奇闻怪事!”
“尚书亲自登门索要公正,女子泪洒现场揭露真相。老太妃遣人将邹氏父子驱逐出门!书中所述清晰明了,绝无虚假之理。否则岂不是公然诽谤朝廷重臣,那可是要遭受牢狱之灾的。端王世子妃敢如此撰写,必定是事出有因。”
“太妃娘娘英明神武!老板,《千秋》还有存货吗?再为我来一册,什么?已售罄?那诸位读书君子,能否分我一半?我只求下卷!”
原本仅是读书人争相购阅的《千秋》,如今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一些读书人,原本认为下卷无足轻重。
但渐渐地,他们在这下卷中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
有人关注战事,有人关心民生,有人追寻珍奇美人,也有人热衷于旁观热闹。
这一下卷,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包。
它更像是一本汇集了各方资讯的汇编,而非单一的文章。
……
在二楼的一间雅室中。
徐子固翻阅完毕卷二。
上卷题词【读悦文书】,是对时文的精准点评。下卷题词【观人间事】,记录着世间百态。
文章看似散乱无章,但他却发现了一个微妙的细节。
唯有关于北疆战事和苏菲一案的杂文,未署作者之名。
而其他文章则皆出自【菊隐士】和【竹客】之手。
对苏菲一事的细节如此了如指掌,他已猜出文章作者的身份。
“上卷以时文奠定声望,下卷以杂文涵盖众生,吸引了更多的购书者!”展伯昭目睹此情此景,由衷赞叹:“世子妃真是商业奇才!”
徐子固的目光扫过楼下的繁华景象。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下卷中的消息,大部分是为了吸引眼球,但也有一些,是她意图传播的内容。
这是舆论,是民心所向。
这个小女子,手段独特,越来越让他感到意外。
她不仅敢于直指朝堂,更要以民众为基石。
这种策略,绝非天赋异禀所能达到。至少需要一位历经十年皇权朝堂争斗的世家主,才能具备这样的眼光和城府。
她背后是否有人指点?
徐子固想到了裴氏。
不知有多少人受过她的恩惠,若有人因此暗中庇护宁姝,也没什么稀罕的。
徐子固的目光最终落在最后一篇文章上。
邹恒源,那个心胸狭窄、眶眦必报的小人,他定会寻机对宁姝施加困扰。
“展伯昭,备车,即刻前往悦文书斋。”
“遵命!”
……
京城的繁华深处,一座喧嚣的茶楼。
宁姝身穿一袭素雅的白衣,头戴轻纱帷帽,巧妙地掩饰了自己的容颜。
桌上摆着香气四溢的茶水和精致的糕点。
今日,她如往常一样,前往徐氏商铺进行账目核查,经过这茶楼时,便决定上楼小憩,品上一杯香茗。
这茶楼紧邻白鹭书院,座中多为文人学子。他们手中各持一本《千秋》,讨论得异常热烈。
对于上卷,大家并无太多争议。
然而,他们的争论焦点,却集中在下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