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奇把秦淮茹送到了家,秦淮茹想在四九城安家落户,
这年头也不是没有相应的政策,
崔大可不就是农村户口吗?在轧钢厂成为正式工后,他成为燕京户口了。
从秦淮茹家回来后,
苏奇则是揣摩起了系统,
今天秦淮茹为他消费了十三块,这可不是一笔小的数目,何况这是在1954年。
简而言之,
苏奇发财了,而且不是一般的发财,秦淮茹返利两倍,而他则是返利八倍。
所以,
他一共获得了一百零四块,
易中海一个月工资都没有这么高,而这只是苏奇一天返利出的。
显然,
苏奇并没有一味的追求财富,而是准备将其一半兑换成物资。
而且1954年公私合营才刚刚开始,
他可以趁机收点当铺,
为什么说资本家在文哥时期才彻底倒了大霉,主要也是与公私合营的政策有关。
即便公私合营,
也只是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干股,而不会把资本家的股份全部拿走,分配方式也是按照四马分肥的方式。
1956年以前,
国家规定私营企业和公私合营企业全年盈余按以下四方面分配:
国家税金约为30%,企业公积金约为10%~30%,职工福利奖金约为5%~15%,股东红利、董事、经理、厂长的酬金约为25%,称“四马分肥”。
苏奇不打算当大资本家,当大资本家后面要倒大霉的。
比如娄小娥的父亲娄兴民,后面不就是倒了大霉?全家不得不离开大陆。
他就收几个铺子每年吃息就行了,
实在不行到铺子当经理,也是公职人员。
四合院,
苏奇拎着一大摞的菜回到了四合院,阎埠贵定睛一看,
不但有各种蔬菜,竟然还有肉吃。
“呦,今个这么丰盛?”阎埠贵嘀咕了一句。
阎埠贵都馋了,他穷阿,
阎埠贵现在是真的穷,不然为什么阎埠贵如此热衷于精打细算,光是现在,阎埠贵就有两个孩子要养。
而他一个小学老师,一个月能有多少工资?
而阎埠贵有一大家子的人要养,
“今个是个好日子,多买点菜。”苏奇胡诌一句。
分明是他根本不想过苦日子了,
天天和四合院这帮人一样,半个月见不到肉,能行吗?
这肯定不行。
“好日子,好日子也不能这么吃啊,不过苏奇你家里也就你一张嘴。”
阎埠贵道。
“钱还是要省着点花,以后结了婚,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家里一张嘴,
过的肯定舒服,
这年头一个月,要养活一个月至少两块五,这还是在根本不吃肉,每天吃稀饭窝窝头,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情况下。
苏奇道:“三大爷,你说得对。”
阎埠贵一下子露出了一个久经世事的笑容,
苏奇也根本没和阎埠贵墨迹,回家做饭去了。
阎埠贵则是琢磨着,
苏奇能不能给他们家端点过来,
这么多菜,吃得完吗?
不多时,苏奇家中飘起了香味,隔着好远邻居都能闻到,不多时,许多前院的邻居家里都流口水了。
聋老太太和一大妈刚散步回来,只见聋老太太停下拐杖驻足,然后用力闻了闻,
“好香啊,谁家做饭那么香。”
“这是肉味,炒的太香了,也不知道先孝敬我老人家。”
一大妈与聋老太太循着香气的味道望去,只见是苏奇家中。
“老太太嘴馋了。”
一大妈道。
虽然开国后没多久,但四合院谁不知道,聋老太太是四合院的老祖宗,人家四十年代就一直在四合院里住着。
连一大爷都非常的尊敬,
这也导致有不少住户家里有吃的,喜欢往聋老太太那边送点。
聋老太也不客气,照单全收。
“老太太,我帮您去要点?”
一大妈道。
聋老太太拄着拐杖边走边道:
“我看行,今个周末,顺便看看柱子给我准备了什么。”
来到后院的时候,
傻柱已经在忙了,
只见三个小菜已经放到了桌上,
而易中海在一旁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