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厂长想借机打发走叶天涯。
叶天涯又死活不上当。
刘青山不得不跟叶天涯谈条件。
“每天最少补贴1块钱和1斤粮票,外加1辆自行车。”叶天涯想了想道。
下乡义诊苦是苦了点,最起码更自由,不用每天朝八晚四。
同时还能接触到更多的病人、开更多的药方,方便早日完成任务。
所以只要好处到位,他不介意去乡下转转。
“叶天涯,你还真敢狮子大开口啊,处级干部出差每天才半斤粮票补助,你好意思要1斤。”刘青山惊呼。
对于财大气粗的轧钢厂来说,每天1元的现金补贴算不了什么。
但是1斤粮票就有点困难了。
正值大饥荒时期,厂里的粮票供应极为紧张。
要是下乡义诊每天能有1斤粮票补贴,恐怕连他都去了。
“得,老刘,我也不为难你,只要半斤粮票、1块补贴,再给我配辆自行车。”
叶天涯稍微让了一点步。
“你要自行车干嘛?”刘青山随口问道。
“我认床,在陌生地方睡不着,得每天回家。”叶天涯回道。
“叶天涯同志,你当下乡义诊是游山玩水呢,还每天回家!再说了,你要去的地方离城里至少几十里地,你骑车不怕累死啊!”刘青山哭笑不得道。
“这个你就甭管了,我的条件就是这样,行就去,不行拉倒!”叶天涯应道。
骑自行车也是系统的日任务之一。
之前未能执行此任务,只因没有自行车。
况且他还得每天回到四合院才能结算任务奖励,没有自行车就回不来了。
“老刘,我还要给同志们看病,你就别在这里磨叽,赶紧去问杨兴国同不同意,不同意就算了,我在办公室坐着也挺舒服的。”
叶天涯见刘青山还在犹豫,便又催促了一声。
“好吧,我这就去找杨厂长请示。”
刘青山无奈点点头,转身出了门。
...
一小时后,杨厂长办公室。
“青山同志,你没说笑吧,那小子有这么高明的医术?”
杨厂长听完刘青山的汇报,一脸的难以置信。
叶天涯的原身只有初中毕业,而且只跟母亲学过几年简单的中医知识。
突然之间变得了这么厉害,换做其他人也不会相信。
“杨厂长,他确实很厉害,让他看过病的同志个个都对他赞不绝口,尤其是二车间被他治好腰间盘突出的同志。”刘青山苦笑道。
前会他从叶天涯的办公室出来后并没有马上来找杨厂长,而是在门外观察。
发现每个工人看完病总是面带笑容,还一个劲的夸赞叶天涯的医术高明。
这让他不得不相信叶天涯确实有过人之处,否则不可能赢得如此广泛的认可。
“真是活见鬼了,他怎么这么厉害!”杨厂长嘀咕道。
田桂芬的医术一般般,只能看看普通的小毛病。
她儿子年纪轻轻,医术居然青出于蓝胜于蓝,武力值还爆棚。
如果早知如此,他就不会跟他结怨了。
“他可能是比较有天份吧!杨厂长,那我们还要派他下乡义诊吗?”刘青山小心翼翼道。
“他有这么好的医术就更应该为广大群众服务了,青山同志,他的补贴要求,我会帮他申请的,你让他尽快做好准备,早日下乡义诊。”
杨厂长沉思片刻后,义正词严地说道
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
他跟叶天涯不可能和好。
因此将其赶出轧钢厂仍然是他的最终目的。
“杨厂长,他要的自行车怎么办?”刘青山又问道。
“我开张条子给你,你去后勤处领一辆自行车给他,让他尽早下乡去吧!”
杨厂长边说边开起了条子。
轧钢厂后勤处有配备多辆自行车供采购人员和干部公干时使用。
他调配一辆给叶天涯使用合情合理。
“喇叭沟附近有几个村子的同志一直缺医少药,他配了自行车就单独去跑跑吧!”
杨厂长开好条子递给刘青山时,又特地嘱咐了一句。
这是他对叶天涯的特别‘照顾’。
将他派往偏远且艰苦的地区以进一步折磨他。
“好的、好的,我这就去安排。”
刘青山连声应下,心中却为叶天涯感到一丝同情。
......
下午四点,轧钢厂下班广播响起。
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