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熟悉时代,恐怖的票据时代 (1/2)

出了胡同,年代感扑面而来。

老旧的街巷。

蓝灰色的人流。

大街上偶尔可见骑着二八大杠的人。

零星可见永久PA13型的自行车。

这是去年,也就是57年在二八大杠的基础上新出的车。

对于这个年代张卫民也了解的不太多。

但大体上也分的清这个年代的自行车类型。

先说尺寸,基本分为三类。

轮径710毫米即28(英)寸的自行车。

轮径660毫米即26寸的自行车。

以及660毫米以下的小轮径自行车。

另外,按照骑乘人骑乘时的轻便程度和载重量的大小。

自行车又可以分为四类,轻便车、平车、加重车和载重车。

按照骑乘人的性别不同,又可以分为两类,男车和女车。

按照自行车的零部件是否有互换性,自行车又可以分为两类,标定车和非标定车。

当然还有特种车型,如军用车等。

而自行车的型号有很多。

张卫民就知道七三年工轻工业部制定的方法。

比如,P是普通车即平车。

字母Q即轻便车。

字母Z即载重车,也包括加重车。

S即赛车、X即小轮车。

至于怎么看,很简单。

型号一般在立梁上,一部分车在上管上,即大杠上。

当然,还有些车型不标注在车上。

这年头能骑的起自行车的都是些家底厚实的。

路上的行人对于骑自行车的人,羡慕是少不了的。

张卫民只是看个稀奇。

毕竟对于穿越者的他来说,这些也只存在于历史或者文档记载中。

和路边修自行车的师傅闲聊两句,问清了附近的菜场,供销社,以及小市场的地方。

张卫民道谢后,顺着指点的方向先去了菜市场。

许是过了饭点的原因。

菜市场里人不怎么多。

张卫民身穿55式军装。

一身绿色热来了热情招呼。

纷纷招呼着他来点,说自家的菜多新鲜。

这年头,对于当兵的普通大众那可是很热情的。

堪比后世的追星。

小孩子,年轻人都以能穿一身绿为荣。

四合院这剧还不怎么显。

但张卫民看过的另一部年代剧血色浪漫里,那些顽主可是为了一身绿能打出脑子来。

张卫民客气的拒绝了。

笑着和市场的寒暄着。

他也只是了解了解价格。

熟悉下这个年代的物价。

不是张卫民没钱,而是他没票。

老太太那有,可是不给。

条件说的分明,媳妇儿带回来,要什么有什么。

张卫民身上除了用剩的火车粮票外,没能用的票。

这里得说下,这年头火车等交通上也是有专门粮票的。

而且和居民日常粮票不通用的。

自从53年开始用棉布票,55年用粮票。

日常生活进入了票据时代。

而去年,也就是57年开始新发肉票。

说起肉票,张卫民才知道这个年头肉的供应已经有了限制。

打听了一番这才明白。

原来54年母亲江发了大洪水。

55年开始全国的生猪供应已经开始大幅下降。

肉也就不能敞开供应了。

张卫民这算是切身体会了什么叫时代特色。

干什么都离不了票!

买菜要菜票,油要油票,奶要奶票,。

买煤不但要煤票还得要煤本。

除了这些票,还有专用购货券。

专用购货券分两种,一种是“日用工业品购货券”,另一种是“副食品购货券”。

其中最重要的是豆票,用来购买豆制品。

豆制品是指黄豆类加工制品及部分面粉类制品,如油面筋、水面筋、烤麸等。

凭“副食品购货券”,或在副食品购货本专栏划钩才可以买到少量的豆制品、腐竹、粉丝、芝麻酱或花生酱、金针木耳、调料等。

更离奇的的是,还有粪票,尿票以及一种觉悟票。

什么是觉悟票呢。

就是工作为考核劳动好坏,分别印制红、绿两种票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八章 熟悉时代,恐怖的票据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