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永梅后面跟着二弟季永旺。
两人的皮肤晒得黝黑,瘦得像麻杆似的,一身满是补丁的棉衣穿在身上很不协调,一看就是用大人的衣服改的。
现在不仅在农村,连城里家家户户也都这样,大的穿完小的穿。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像季家这样还算好的,有的人家里每口人甚至就一套衣服,春夏秋冬就那么一年穿到头。
季永祥看了看二弟,见他对挠头对自己笑,也不自然地回个笑脸。
转头见小妹好奇的盯着自己,伸手摸了摸她的头,想了想,季永祥走过去拎着背包回来,打开从里面摸出几个糖球,这是他回来前在城里特意买的。
“喏,这是大哥带给你的礼物。”
“呀,是糖球。”小永梅欣喜的接过来,小心翼翼藏进口袋的同时,还不忘回头警惕地看了二哥一眼。
此刻在小家伙的心中,已经直接推翻二哥以前那些话,甚至在这一刻觉得还是大哥更好。
见小妹得到糖球,季永旺别提有多羡慕,但迫于心中对大哥害怕,又不敢开口讨要,只能眼馋的舔了舔嘴唇。
“想吃就说,别从永梅那打主意。”
季永祥笑骂一句,干脆从包里把那袋糖球拿出来,“你拿去给永富他们都分一分,公平点,知道吗?”
“放心,大哥,我做事一向公平。”
季永旺嘿嘿一笑,有糖吃哪里还顾的上害怕,接过袋子一溜烟就跑出去。
“二哥,我也要分。”季永梅看见那么一大袋糖球,也顾不上季永祥这位大哥了,连忙跟着追出去。
别看只是一些糖球,在这年头别说农村娃,就是城里的孩子,除非家庭条件好一点的,一年到头也就逢年过节能吃到一两回,其他时候那是想都别想。
两个小家伙离开,想到他们说村长来了,季永祥便出门走到正房。
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很热闹。
掀开门帘走进去,果然一大堆人坐在里面,正聊的热火朝天。
“哈哈,祥子你可算来了。”
见季永祥走进来,一个看上去五十来岁的老汉笑着走过来,用力拍拍他的肩膀,“不错,果然还是部队锻炼人。”
“村长好。”季永祥笑着打起招呼。
屋里这些人虽然都是第一次见,但有原身的记忆,他倒不会认不出来。
“什么村长,叫秦爷爷。”秦树根瞪了季永祥一眼,笑骂道,“你这皮猴子,以前可没少祸害我家的鸡,这是眼看要进城端上铁饭碗,准备故意跟我撇清关系?”
季永祥连忙窘迫摆摆手道,“哪能啊,您老知道我肯定不是那种人。”
老实说,之前继承原身那些记忆,知道原身以前那些“光辉事迹”,季永祥都忍不住暗暗嫌弃,也难怪当年家里会送他到部队去。
“哈哈,我当然知道你不是。”
秦树根哈哈大笑两声,也没继续打趣,回到位置上坐下,笑着对老太太羡慕道,“老嫂子,您以后可享福咯,以前咱就说这小子肯定有出息,别看他以前不着调,但那是年龄还小不懂事。”
闻言,老太太虽然连连谦虚,但眼中的骄傲任谁都能轻易看出来。
季永祥找个凳子坐下,微笑的看着其他人聊天,偶尔被问到就随意回答几句,听着话题全部围绕自己即将进城的事,直到这时他才真正体会到,这时的农村人对进城这件事有多么渴望。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家聊着聊着直接聊歪楼。
“我说三伙,永祥翻年就24了吧。”
说话这人叫秦铁栓,不仅跟季家在同一个互助组,还是互助组的组长。
说起建国初期这段时间,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人民公社,但其实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没进入初级社、高级社、以及最终的人民公社阶段,最先实行的是互助组制度。
互助组,是50年代初期,在政府的帮助下,农民为解决农业生产中各自的劳动力、畜力、农具不足的困难,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建立的劳动互助组织。
互助组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临时互助组,一般由几户农民在农忙季节临时组织起来,进行换工互助,农忙过后,即行解散,属于互助组的初级形式。
另一种是常年互助组,规模一般较临时互助组大的多,组员比较稳定,除全年在主要农事活动上,进行劳动互助外,还进行其他农副业的互助结合,并且在组员之间有初步的劳动分工。
互助组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初级社,高级社,到1957年互助组全部转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8年就正式进入人民公社阶段。
事实上,这种情况季永祥也是穿越后才知道,以前他只知道人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