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九章 半斤烧锅 (1/2)

电风扇呜啦啦作响,刘光天伏案奋笔疾书。

重生的这三年多时间,他几乎每天都会写两千字左右,习惯早已养成自然。

不知过去有多久,揉了揉酸涩的手腕,刘光天看着成果,满心喜悦。

《风声》三部曲的第一部《听风》已完成三分之一。

除却核心内容外,其他早已改的面目全非,甚至可以说,这是一本全新故事的‘听风’。

有旧版珠玉在前,老男人写得是格外认真,生怕自己的冒失,毁掉这后世名篇。

两世为人,三年积累,过目不忘的金手指,他的知识储备远超想象,这本书虽说只是他人生的第一本书,但何尝没有过冲击奖项的想法。

将整理好的稿件约五万字左右,装在一个文件袋,待雨水出门买菜时顺便从邮局寄走。

和雨水关系有所突破后,两个‘年轻人’有些食髓知味,整天腻味在一起。

幸福、快乐的日子,不知不觉从指缝溜走,转眼已到了八月初。

雨水所读技校要实习,短暂的假期生活草草结束,这让热恋中的她很是不舍,第一次半夜偷偷上了刘光天二楼。

虽未能一夕贪欢,但关系确确实实有了很大突破。

刘光天同样很是不舍,眼瞧着小日子过得是越来越美,一下子又被打回原型,这谁受得了?

胳膊拗不过大腿,不甘心又能如何?

苦逼日子继续熬呗。

齐耀辉今年已是快知天命的年纪,他是报社的老人,审稿工作做了二十多年,经他手阅过稿件何止十万,所以,他对稿件极度挑剔。

每天上午,他几乎不怎么读稿,将所有稿件中熟悉的名字挑出来最后阅读。

因为这些人的文笔和方向,往往都是报社需要的,只需要简单分类,就可以交给主编再次审核,最终确定是否要上报。

“咦?‘半斤烧锅’,这家伙最近有点懒,可有段时间没写稿子了。”前段时间,主编还主动问他‘半斤烧锅’最近怎么没有来稿,是他打下去了?还是什么情况?

为此,他还作了不少解释。

没想到,最近一个多月没有寄稿的‘半斤烧锅’又来新稿了。

吆,文件袋还挺厚,难道是长篇小说?

其实,他和‘半斤烧锅’还算‘熟悉’,两人有过不少书信来往,他也曾推荐其写几篇中小篇幅的小说,一则能够快速积累人气,其次,稿费也是相当不菲。

不过,‘半斤烧锅’似乎有自己的想法,一直在说时机未到。

难道这次长时间没有寄稿,就是在准备新书?

想到这里,齐耀辉有点不淡定了,将凌乱的办公桌稍微整理,给自己泡了一杯浓茶,迫不及待得拆开文件袋。

《听风》名字不错~~

五万多字的稿子,还需看多久?

什么荡气回肠、什么意犹未尽,屁都没有。

唯有抓心挠肝想要一睹为快的纠结,这‘半斤烧锅’不是个好玩样,谁TM这么寄稿的?

刚有了悬念,气氛也烘托到位了,你TM没了?

想了片刻后,他拿起电话拨了过去:“主编,我这有一份稿子,感觉潜力还不错、拿过来?行、行,我现在就给你送过去~~”

老张是报社一个版块的主编,别人看他风光无限,大权在握,其实苦楚只有自己清楚。

大的板块千般一律,一份报纸你总不可能都是这样的内容吧?

为了扩展新的内容,为了说服那些大家在报纸上连载小说,他可谓是煞费苦心,嘴皮子都磨破了。

可惜,效果着实有限。

急得他着急上火,差点让他这个堂堂燕京报大主编,广发英雄帖邀稿了。

“老齐,是谁的稿,连你也把握不住?”老张调笑说道。

“是‘半斤烧锅’,这家伙有那么点邪性。”齐耀辉带着几分苦笑无奈道。

“是这家伙呀?如果是他,文笔和大方向的把握,应该不会错,能有什么问题?”老张疑惑问道。

“这家伙写了一篇小说,发了一部分过来,小说写得相当不错,可这题材有点敏感,您研究一下,如果能上报连载,那我就试着和他接触一下,谈一下合作,如果不行,那就直接给他退回去了。”燕京报受众太广,牵一发动全身,他不得不慎重对待。

“我明白了,你先把稿子给我,我研究一下。”老张点了点头说着。

老张看罢后,也是一阵无语,写得好不好那是毋庸置疑,尽管只是一个开篇,但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只是这种类型到底能不能上报连载,他还真不敢确定。

想了片刻后,他拿起电话:“老杨啊,我这有篇书稿~~带过来一起研究研究?行,那我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