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柱尽管不太情愿,但也明白石宇与自己无怨无仇,而且面对聋老太太的指令,只好顺应。
大院里的消息传播速度犹如长了翅膀,还未及午时操办的事务,夜晚已在巷间沸扬,成了闲谈话题。
人人都怀着期待,尤其是那些孩子们,聚餐对于他们来说是天大的乐事,意味着能解解嘴馋,品味炖肉的滋味。
事情就这样说定即刻展开,第二天清晨,大妈出面号召,一大妈辅佐,二大妈与刘海忠商量后,不愿脱群显得吝啬,为了美味和团结,也积极地加入准备队伍。
石宇的宴席向来丰盛,即使刘海忠因过去的纠葛略显疏远,但在危难时他们的帮助也不再计较,他选择忽略这件事,没有多说什么。
唯有贾张氏懒散不耐烦,惹得秦淮茹与石宇不悦,甚至有过请柬被拒的打算。但石宇深知夺走了秦淮茹,有些心有歉疚,于是宽慰她,不必放在心上,一顿餐食的小插曲无需耿耿于怀。
傻柱,那个炼钢厂的大厨,平日里如能早些收工,家中无须应酬便能早早归家。恰好今日无需加班,他扛着锅铲,带着春风得意的模样,调遣起围在院子里帮忙的一群女眷们。
夕阳西下,院落热闹起来,小孩子们笑逐颜开奔跑嬉戏,妇女们议论纷纷,耳边还伴随着傻柱炒菜的独特旋律。
秦淮茹则带领一群小伙子布置桌椅碗筷,每人面前码上自家拿来的板凳,热情招呼声中,菜肴香味四溢,尤其那家中三大妈,早已饥肠辘辘,期待傻柱的精湛厨艺,迫不及待的想要品尝。
等到菜肴齐备,众人就位,石宇手持杯子站起,“谢谢大家在这次我负伤时的帮助,刚拆掉石膏,借此简单的小酌,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我敬大家一杯,希望你们吃饱喝足,若不够还请尽情享用。”
明白此刻大家心系何处,他选择了简短有力,以口腹满足替代繁复言辞。
石宇先敬易中海、刘海中、阎富贵等人两杯,再与众帮忙的大妈们饮第三杯,然后回到秦淮茹身旁共进晚餐。
夹起食物的同时,不经意望向满眼喜悦满足的人们,他心中感叹:“这就是凡尘俗世的美好吧,没有钩心斗角也挺不错。”
哥,你在说什么?这烟火是指什么?
别担心,好好享受,这段时间你也很累,人也清减了一些。婚期推迟了那么久,我怕爸妈说我是饿死你,你才如此憔悴。
餐桌对面的许大茂看着眼前和谐恩爱的石宇和秦淮茹,思绪不禁流转开来。
我也该有个妻子了,傻柱和东旭都在忙于相亲,明天我就要让父母帮我安排一下了。
幸好石宇安排秦淮茹准备的食物绰绰有余,添了几回都没人记清。傻柱因为负责炒菜颇为疲惫,所以石宇特意留下了些菜肴,并送上红包表示感谢。
菜的总数就不提了,单是馒头便吃了两百多,看得石宇咋舌不已,那可是物资短缺、生活贫瘠的年月,一碗馒头如小山般巨大。
当时大米一毛钱一斤,面食则是同样价格,多数家庭也难以常吃,常常会添加糙粮充饥。更艰苦的家庭只能每日吃粗玉米饼咸菜度日。
欢聚约两个多小时,明月已经升高,人们渐次散去。大妈家与秦淮茹开始清理碗碟,秦淮茹察觉大妈犹豫不决,猜到她的心思,于是说道:
大妈,那么多剩余的菜肴我们两人都吃不完。你家孩子多,如果不嫌弃的话,可以拿回家大家一起尝一尝。
旁边的阎富贵赶紧插话:“我们不嫌弃,有吃的就行。如今物力困乏,更要勤俭节约。”
解成就来帮帮忙,了解放和解脱也要一起来。石宇随后喊了四个儿子和两位老人过来帮忙打扫卫生。
看着阎富贵的一大家子,石宇赞叹他们的能干与勤劳。
忙完后,两人在家里休息时,秦淮茹开口说道:
你看贾老太太那嘴上的油啊,全桌就她吃得最多。而看三大叔那一家人,孩子们都好使唤。以后我们也多生几个孩子好了,大妈们常常称呼他阎老三,才知道有四个儿子的辛苦日子,再加上他家并不富裕,养活六口人,真是一番不容易。
接着她说,石宇,你是真想要子嗣吗?我觉得不如趁早,你说呢?
然而,石宇见时机未到,秦淮茹的敏感之处还处在需要呵护的状态,便作罢。石宇失望地叹了口气,收起那份冲动,搂着她一同入眠。
在医院没碰到石宇的李宝,得知石宇已出院,立刻赶往他家四合院致贺他康复。这段时间,石宇觉得李宝虽有些公子哥儿习气,但总体不错。家庭方面也是如此令人满意,他思索着要不要收纳这样一心求师的青年,让他成为入门的大弟子。
接着,石宇把李宝叫到一边,关心了他的臂伤情况,亲自审视一番,告诉他说现在可以试着进行治疗。
“真的?石大哥,你胳膊还没彻底恢复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