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天气这么冷,我出去给大家伙看病就得了,你就在家里踏踏实实的看着晓阳写作业。
以后天气可是越来越冷,你要是冻感冒了,心疼的可是你儿子我!”
在外面帮忙叫号这种苦差事还是交给三大爷来干吧!
毕竟,大冷的天在那一坐个把小时,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三大爷财迷贪那二斤棒子面,而且叫号的时候,别人也一口一个您的,让三大爷十分着迷于这种被人尊重的感觉。
门厅辅房。
来看病的,多是一些旧疾。
拖了很久了,李向阳这边诊金便宜,就一斤白面,算上粮票也才几毛钱。
关键是交一次钱,能看好几回。
以前小病拖、大病挨,现在倒都愿意来看看。
虽然李向阳能治好的人并不多,不是他医术水平不好,而是好些人来看过后,根本不会去抓药,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会不会死就好。
而且李向阳这还能免费针灸,虽然未必能除根儿,可针灸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理身体,好处不小。
所以病人愿意常来。
功利些来看,这些病人对李向阳而言,其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毫不夸张的说,他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诊断的病人,比他前世十多年看的还多!
放在前世,有几个病人愿意相信一个小年轻?
连相信中医的都没多少,更甭说各种配合针灸、推拿了。
所以李向阳很认真的对待每一个患者,认真思考每一例病案,进步堪称飞快。
他的这种态度,自然也让病人们看的清楚,甭管治疗有效没效,这样用心的大夫,让人欣慰,出门后都是各种夸!
一气干了三小时,看时间差不多已经八点多了,李向阳对着后面排队的人道:
“不好意思,今天还有点事,得早点休息。
明天接着给大家伙诊治。”
后面排队的人听到李向阳有事,急忙说道:
“大夫你有事先赶紧忙你的正事,我们不着急。”
李向阳收了摊,骑着自行车来出去转了一圈,买了天福号的酱肘子,月盛斋的酱牛肉,全聚德的烤鸭、便宜坊的烤鸭、砂锅居的白肉、砂锅、月盛斋的酱牛肉等诸多老字号的美食。
他那空间是静止,一直保持放进去时的状态,拿出来时都是热腾腾的,比冰箱还好使。
随着饥荒到来,这些老字号的品质将会一落千丈,即使三年自然灾害过去后,也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再有就是按王主任所言,备了一壶牛栏山的二锅头。
今日要拿拜师礼登门,所以李向阳破费,拿出两份束脩来。
提着礼物,李向阳直往九十九号院,也就是军服仓库敲门。
按李向阳所想,王主任所介绍的这位张永康,既是在战场上从血火中厮杀出来的英雄,那应该是不苟言笑,甚至因为断了一臂,性情上可能十分冰冷常人难以接近。
可没想到,门打开后,居然是一位慈眉善目,脸上还带着乐呵呵笑容的老人。
对了,还是光头,但没有戒疤,并非和尚,只是一只袖子空荡荡的。
似乎看出了李向阳的讶然,老人笑眯眯道:
“你就是王主任介绍来的那个小郎中吧?”
李向阳忙鞠躬道:
“张老您好,我是李源,受宋叔指点,前来拜师学艺。”
张永康摇头笑道:
“谈不上拜师,就是聊聊……咦,我怎么好像闻到了天福号酱肘子的浓香,不对啊,怎么这么香?”
拱了几下鼻子,他震惊的目光就落在了李向阳提着纸包的左手上,狠狠吞了口唾沫。
李向阳笑着提起道:
“当弟子的第一次上门,总不好空手,就去天福号买了份酱肘子,还有砂锅居的白肉,对了,还有一壶牛栏山二锅头。”
“咕咚!”张永康吞咽口水的声音,大的惊人。
脸上的纠结简直扭曲,显然,馋极了,但又不想真的收徒。
那副神情,别提多喜庆了。
李向阳见了,发现老人这样的表现,居然一下就让面前的人鲜活生动起来。
从印象中那种固有的,有我无敌慷慨悲歌的国之英雄,变成了活生生的最可爱的人!
李向阳将手中礼物送上,道:
“张老,您想吃就吃吧,收不收徒随您心意,得闲教我两招桩功就好。
就凭您这只胳膊,什么时候想吃,就言语一声。
我要是不在,您在九十五号院门上画个圈儿,我就想法子给您买来。”
给这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