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章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1/2)

经过一系列的填表和各种审查手续,李秋义终于成功将信件邮寄了出去。

让司机将自己丢在潘家园琉璃厂后,便打发司机回去了。

这是先前他坐在车上的时候看到的地方。

既然要转一转,自然先从最热闹的地方开始。

而潘家园,也是四九城最有名的古玩市场。

古玩界有一句话:“逃不开的潘家园,绕不过的琉璃厂。”

此时的潘家园,还不叫潘家园,叫潘家窑。

不过后来老四九城人觉得不好听,就将它改名成为潘家园了。

毕竟妓院也叫窑子。

此时的潘家园,由华威桥古玩摊和劲松百货商店北侧的建筑工地地摊组成。

算是后来潘家园的雏形了。

即便是现在,也已经人潮拥挤,热闹非凡。

前世的李秋义也经常来这边玩儿。

对于潘家园的情况,多少也心里有数。

想着如今才80年代,说不定没有后世那么高的假货率。

带着这样的心情,李秋义融入了人流。

他稍微扫视了一眼,随便挑了一个通道走了进去。

“兄弟,商周的青铜器有没有兴趣看看?”

李秋义微微挑眉。

竟然主动吆喝?

这年头还没有后世那些规矩?

想到这里,他顿时觉得有点意思了。

他没着急过去看,而是稍微看了一眼四周。

果然看到有人在某摊位上跟老板争吵,甚至说对方的是假货。

按照后世潘家园的规矩,你觉得假,可以不买,但不能说。

最多就说你看不准。

行内人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摊主也不会主动吆喝人来买。

哪怕你在他摊位前走过,甚至停下来看。

除非你蹲下,否则他都不会和你说一句话。

说实在话他虽然也遵守规矩,但内心是一直不喜欢这些规矩的。

如今自己刚走进来,就遇到两条规矩被破的。

难得今天有空出来转。

李秋义也顿时玩心大起。

“老板,你这青铜器保真吗?”

“瞧您说的,我能卖你假货?我这里的东西,样样保真,不过你要是买走之后再回来找我我就不认了。”

“怎么讲?”李秋义感觉有趣。

“谁知道你拿回来的是不是在我这里买的。”那人撇着嘴冷笑。

“我看你这青铜器不真。”李秋义随便瞟了一眼,就看出问题。

这玩意儿虽然做的像模像样,但行内人还是能看出一些做旧手法的。

“好小子,我看你是有眼无珠,我这可是正儿八经商周的东西。”摊主顿时急了。

“商周?我看是上周的吧!你要是没弄这些锈迹出来,说不定我还花一块钱买回去刷牙用。”

他懒得理会摊主,直接摆了摆手向前走去。

留下摊主在原地气得差点翻白眼。

转悠了一会儿,发现这年头的潘家园也基本都是嫁祸。

商周的都是上周的。

稀罕物都是锡焊物。

不过真要淘的话,也不是没有真的。

这玩意儿就像大海捞针。

太费心思。

李秋义今天也就是来看个热闹,找找曾经的感觉。

简单点说就是来怀旧来了。

偶尔停下来和某摊主斗斗嘴焖子。

顺便还在一些小摊巷子里吃到不少老四九城的美食。

什么驴打滚、炒肝、面茶、姜丝排叉、馓子麻花。

一会儿时间,老四九城十三绝,被他遇到五种。

也算是饱了口福。

口感上也都说得过去。

毕竟都是真材实料。

真是有的还是现做的。

边做边卖。

比旁边的古玩真多了。

逛完潘家园,又顺便去琉璃厂玩了一圈。

比起潘家园,琉璃厂就安静多了。

此地是元朝时候的官窑,用来烧制琉璃瓦的,琉璃厂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朱棣之后,四九城成了大明的京城。

进京赶考的学生大多数在这附近逗留。

所以在这里出手笔墨和字画得也比较多。

逐渐形成如今琉璃厂的文化氛围。

逛了一圈之后,李秋义走得有些累了。

便在附近找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
  • 第33章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