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走后,同事们也开始议论起来。
陈言走到王守良身边拍了他的肩膀叹息道:“你这可惨了!”
王守良疑惑道:“怎么说?”
谷大姐笑着说道:“虽然我们一直在鼓励寡妇再嫁,但执行起来一直很艰难,除了附近人员的闲言闲语之外,还有男方家里人的刁难。”
“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家庭。”
“那些家庭里的泼妇,她们可不会在意你是谁,她们只会觉得你是来拆散她们的家,让她们儿媳妇背叛她的儿子改嫁。”
“脾气好的,骂你几顿。”
“遇上脾气不好的,有时候连刀都拿出来要砍人。”
王守良听完也觉得确实是如此。
毕竟这个年代的不少婆家还保持着“你既然嫁过来,生是我家的人,死是我家的鬼”这样的想法。
要是贸然前去劝说,肯定会闹出麻烦来。
见王守良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李楠宽慰道:“你就去走走过场就行了,到时候能成自然最好,不能成也没事。”
“谢了。”王守良点点头。
虽然话是这样说,但要是能成下几对的话,自然给王鹏的印象会比较好。
王守良也是有上进心的。
.....
当天中午,在民政司食堂吃完饭后,王守良就拿着劳保走回家。
半个多小时后,王守良走到了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由地安门外大街、地安门东大街、交道口南大街、鼓楼东大街这四条笔直的大道构成的一个东西长、南北短的这样一个长方形。
从南往北数,分别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等;
西侧则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等等。
其中,只有帽儿胡同能直通地安门外大街,其它的要么被其它道路斩断、要么七拐八拐的去了别的胡同。
王守良所居住的地点是帽儿胡同的95号大院。
这个大院很有趣,是王守良印象中一部年代剧里的大院。
所居住的住户也是那部年代剧里的人物。
这部年代剧的名字叫做《情满四合院》。
王守良之所以看过这一部剧,是因为在他穿越之前,有很多小说网站都在写这部剧的同人文。
同人文里,把居住在95号大院的住户称之为‘禽兽’。
还把里面的人物编成了顺口溜:
民风淳朴轧钢厂。
人杰地灵四合院。
装聋作哑聋老太。
满口道德易中海。
从不打人刘海中。
不占便宜阎埠贵。
最讲道理贾张氏。
寡妇上环秦淮茹。
乐于助人何雨柱。
通吃四方贾棒梗。
人生赢家许大茂。
........
看完同人文后,王守良就去找了电视剧看。
看起来嘛,虽然确实有点堵心,但也没有同人文里面写的那么夸张。
至于同人文一直说的原著,王守良也没有找到。
不过穿越过来后,王守良就翻了下原身的记忆,发现里面的人也没有同人文所说的那么离谱。
贾张氏在他的记忆中只是闹过一次。
是在贾东旭死的时候,老贾家的乡下亲戚人想要来吃绝户。
后来是在贾张氏的‘胡搅蛮缠’下,还有院里三个大爷的帮助下,将老贾家的亲戚给赶走,在那之后,就没见过老贾家的亲戚来过四合院。
何雨柱在他的记忆中确实是秦淮茹的舔狗,在贾东旭没死之前,就一直给秦淮茹献殷勤。
贾东旭活着的时候,就已经跟何雨柱闹过几回。
贾东旭死了之后,也跟原剧里一样,开始给贾家送饭盒了。
至于其他人,暂时还没看出更多的禽兽行为,或许是剧情还没开始的原因。
一路走走停停,欣赏着老京城的景观,王守良回到了大院。
95号四合院是个三进院。
据王守良他妈刘慧女士说的,这个大院以前是一个王爷的小妾住的。
院里也有人说,之前住着的是一个资本家,后来跑路了,大院就被国家收回了。
前院东厢房是阎埠贵一家,总共有一大一小两间房。
院里的大房一般都在五十平米左右,小房在三十平米左右。
西厢房是王守良家,也是一大一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