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晓娥的借口,许大茂的心路里程。
此时的宋思源自然不清楚。
他和周晓白罗芸分开后,
骑着自行车刚刚把于海棠送到家。
“思源,我住在三楼,要不要上去坐坐?”
于海棠指着身后的筒子楼邀请道。
今天的‘约会’,虽然出了一些小状况,还意外加入了周晓白和罗芸。
不过无伤大雅。
虽然稍微破坏了一些氛围。
但她已经很满意了。
对宋思源的为人处事了解的更多了。
能抗事,保护,爱护自己。
这就是她想要的理想对象。
想着趁热打铁多交流一下,增进感情。
面对于海棠的邀请,宋思源突然想起一个好笑的事,笑着问道:“你家猫会后空翻吗?”
“我没养猫啊。”
于海棠万万没想到会得到这个答复,一脸茫然,这年头人都吃不饱,谁养猫啊?
宋思源被自己逗笑了。
随口扯道:“我刚看见一只狸猫跑过去,还以为你养的。”
“我哪有时间养猫,太奢侈了,估计是野猫吧。”
于海棠摇摇头。
宋思源憋着笑:“应该是流浪猫,飞檐走壁,利索的很。”
“那上去坐坐,这里就我一个人住,我家人在乡下,不用担心有人问东问西的。”于海棠再次邀请道。
她就不信,说的这么直白。
宋思源还不明白她对他的心意。
乖乖。
你这话说的很让人误会啊。
不过,宋思源知道,于海棠应该不是那个意思,还没确定关系,到不了那个地步。
于海棠都这么主动了。
再拒绝就不是男人了。
想干就干。
宋思源把车一锁,点点头:“行啊,前面带路。”
“走吧。”
于海棠心中有些开心,走在前面笑着说道:“这里是轧钢厂分给我的房子,虽然人住的有点多,但我也很高兴,楼梯有点窄,小心一些。”
“挺好的。”
宋思源随口扯了一句,爬着楼梯,默默感受着六十年代的风味。
这么好的地段以后可见不到这么具有时代气息的楼房了。
相比四合院,筒子楼的居住环境就没那么好了。
筒子楼也叫简易楼,非常具有历史时代的特色。
大多是五十年代的产物。
建国后,为了解决广大职工的住房问题,参照了毛子的“赫鲁/晓夫楼”建造的。
构建非常简单,一般最高就是三层楼。
典型特点就是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走廊两端通风,跟个筒子一样。
单间里面大多是没有厨房与卫生间的。
居民大多是共用卫生间和厨房,
户型就是一室,两室。
做饭就在屋里或走廊,去厕所要下楼。
相比四合院,这里的条件要更差一些。
宋思源有理由怀疑。
他能刚进入轧钢厂就分到了四合院的房子。
说不定是在粮食局的大伯宋淮南打的招呼。
不过,无所谓,能享受到他也不会拒绝。
送于海棠回来,时间就有点晚了。
此时正是做饭的时候,
走廊的巨大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厨房就搭在走廊边。
筒子楼的居民就在这公共厨房里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
有说有笑的烹饪着各地的美味佳肴。
非常热闹。
这会儿刚建国不久。
还是非常多外省的人跟着过来定居,最后成为京城人。
刚上三楼,正在做饭的邻居们一看见于海棠和宋思源,就开始打招呼,“小于,回来了,这是你对象啊?”
于海棠笑着摇摇头:“不是,厂里的同事,送我回来,我邀请他上来坐坐。”
“是不是不好意思啊。”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别害羞,小伙子,也是一表人才,都是同事,抓住机会。”
“王婶,别取笑我了,没谱的事。”
面对热情的邻居,于海棠应对自如。
宋思源就在后面看着。
脸带笑容,不发一言。
这筒子楼邻居是真多,每个单间基本都有人。
热闹是热闹了,可惜一点隐私都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