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
把自行车停在门口,王爱国上去敲门。
一个瘦小的大妈急急忙忙从屋里跑出来,看到王爱国后,脸上露出疑惑之色,“你找谁?”
“大婶,我是红星轧钢厂的采购员,下乡收东西来了。”
王爱国笑眯眯掏出厂里发的采购员证明,亮给大妈看。
“哦,采购员啊。”
大妈看了眼采购证明,上面的字不认识,不过,下面的红彤彤的公章还是认识的。
“你来晚了,前两天也有个采购员来收,家里几个鸡蛋都被他收走了。”
大妈指着院里的母鸡说,“我家只养了两只母鸡,下蛋没那么快,得过几天。”
“大婶,我不收鸡蛋。”王爱国指着摆在院里给鸡喂食的碗说,“那个碗能不能拿给我看看。”
那个碗上有图案,虽然看着很老,但色彩非常鲜艳。
“你要看那个碗?”
大妈满肚子疑惑,但一个破碗看看也没啥,就拿来给王爱国看。
其实王爱国也不懂古董,但他知道,贵重的瓷器一般背面有盖章。
王爱国把碗翻过来,就看到一个印章,上面写着大清雍正年制。
“大婶,这碗我要了,你多少钱卖?”王爱国问道。
“你要买这个碗?”大妈惊讶了,犹豫了下,说道,“你随便给点吧,这破碗也不值啥钱。”
“五毛,你看怎样?”王爱国脸不红心不跳说道。
脸皮能这么厚,他当然也有自己的逻辑。
如果他不来收这个碗,这个碗的最后的下场就是沦为一文不值的垃圾。
换个角度来说,他是在为保护文物做贡献。
“好啊。”大妈立刻答应下来。
当下农村实行的是工分制,一个农民最少要干两三天才能赚到五毛。
一个破碗卖五毛,大妈当然乐意。
轻轻松松收到一个古董,王爱国乘胜追击,“你家还有没这种碗,或者其他老物件,这些我都要。”
“有有有,我这就拿给你看。”
大妈手里拿着票子,心里有了盼头,忙回屋里收拾出一堆破烂出来。
王爱国翻找一番后,有些失望,这次运气似乎用完了,没找到古董。
大妈也有些失望,但王爱国下一句话就点燃了希望的火苗。
“你这门卖不卖?”
“这门你也要?”大妈瞪大眼。
“嗯,你卖的话,我给你十块。”
“卖,你扛走吧。”
大妈找来一些工具,帮王爱国把门拆下,放在自行车后架上。
王爱国一手扶着门,一手扶着车把,骑着自行车走了。
叮铃铃!
一出手就收了两件古董,王爱国心情就很愉快。
来到没人的地方,把门和碗扔进空间仓库,接着继续收。
把整个村子跑了一遍,他大约收到二十多件古董。
最贵的就是那扇门,其他的都几毛几块收,总花费还不到五十块。
王爱国粗略估计,如果留到后世卖,估计能卖个几十万。
当然,如果里面有精品的话,那可就不是几十万,而是几百万。
一路收古董,直到傍晚时分,他才骑着自行车回到城里。
而这时,自行车两侧的竹筐里已经装满了鸡蛋。
这些鸡蛋当然不是从老乡手里收的,而是系统奖励的物品。
采购员因为在外面跑,下班不用回厂里点卯。
王爱国直接回家。
来到南锣鼓巷公厕门口停下自行车,先进去放个水再说。
毕竟家里没厕所,放在马桶还得拿出来倒,太麻烦。
“回头得弄个洗浴间和厕所,不然,太不方便。”王爱国边放水边想。
这时,巷子口走来一大一小两个小孩,大的是棒梗,小的是小当。
两人刚放学。
停在公厕旁边的自行车,以及两个竹筐里的鸡蛋,都非常显眼。
棒梗和小当都看到了。
“哇,有鸡蛋!”
看到竹筐里的鸡蛋,棒梗眼睛一亮,立马跑了过去。
“快拿!”
一看左近没人,棒梗伸手拿了两个鸡蛋,塞到小当衣兜里,
然后,又往自己兜里塞了两个。
这样总共才四个,棒梗觉得不过瘾,干脆打开书包,打算再塞几个进去。
“哥,别拿了!”小当心惊胆战的。
“怕什么,你不想吃鸡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