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贩子的摊位有一段距离,王爱国边浏览两旁的摊位,边走过去。
刚才买到的几本画册,让他有种淘到宝的感觉,想再接再厉。
十块钱买到五本古籍,放在后世根本不敢想象。
而且,这五本画册不单可以用作个人欣赏,还可以给娄晓娥看看,让她学习一些新知识,简直太合算了。
这么一路走一路看,还真被他看到一个感兴趣的摊位。
那摊位上摆着真刀真枪的各种古董小玩意,什么鼻烟壶、印章、花瓶、骨制梳子、甚至有玉佩和玉扳指。
这些东西都杂乱无章的放在一张报纸上,跟垃圾似的。
可以看的出来,这摊主是真急眼了,不然不会把所有东西都摆出来。
而摊主是个四五十岁瘦骨嶙峋的男人,笼着手跟还穿着长袖似的。
看到他这个习惯,王爱国怀疑他是前朝的遗老遗少。
如果他是前朝的遗老遗少,那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真家伙。
看到王爱国推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过来,摊主眼睛一亮,忙打招呼。
“呦,这位爷,您看看,我这都真东西,从祖上传下来的,件件都是珍品。”
一口油腻的儿音,王爱国一听,老京城人没跑了。
看来今天运气不错,又遇到真货了。
其实他也是多虑了,这年头没人会去捣鼓假古董。
即使有假古董,那也是清仿明,或者明仿汉,说到底还是古董。
于是停好自行车,蹲下来看。
“这位爷,您手里拿这件玉佩是我祖上立了军功,皇上赏赐的。”
“您看到上面写着个御字没有,只有宫里才有。”
“呦,您可真有眼力见,那串朝珠是我曾曾爷爷的,货真价实的珊瑚珠子。”
“我没说错,您这眼力还真了得,那颗珠子是东珠,也是我曾曾爷爷帽子上摘下来的。”
随着王爱国拿起一件件古董细看,那摊主就在旁边介绍。
说的有鼻子有眼,一件件东西的来历如数家珍。
“怎么卖的,这个?”
王爱国拿起刚才的珊瑚珠子。
这串珠子很长,有一百零八颗,颜色深邃如火,很是漂亮。
“呃,您说这串珠子。”
“不瞒您说,这串珠子也是朝廷赏赐给我曾曾爷爷的,传到我这都五代人了。”
“我家一直把它当成传家宝看待,以前日子再难都没舍得卖掉。”
“要不是现在生活确实困难,我还舍不得拿出来。”
这摊主铺垫这么多垃圾话,无非是想卖个好价钱。
王爱国不耐烦听他讲故事,直接打断,“多少钱,说个价。”
“诶,爷,您既然真心想要,就给个十五块吧,十五块能卖到这东西,您绝对捡个大漏!”摊主说道。
王爱国二话不说,扔下珠子,就打算走人。
他当然知道,十五块买这玩意,绝对算捡漏。
可问题是,这些玩意都是四旧,你藏在家里被人知道,都算犯罪。
现在的环境,别说没人会买回去,就是白送,人家也不一定敢要。
王爱国敢打包票,现在还敢收这些东西的人,绝对没几个。
起码,这种平民化的鸽子市,没有人敢收这玩意。
“哎,哎,爷,这位爷,您别走啊。”
一见他要走,摊主也急了。
忙抢前几步,把他拦了下来。“价钱不合适,咱谈到合适,您尽管开价,不用跟我客气。”
他也是真急眼了。
尽管知道自家这些东西,搁在以前都是宝贝。
也是祖祖辈辈一点点积攒起来的。
现在贱卖了,说不心疼那都是假的。
可问题是,家里穷的揭不开锅,要是今天不卖点什么出去,全家都得挨饿。
他也在鸽子市卖两三天了,至今连一件都没卖出去。
现在好不容易来个有钱的,这要把王爱国放走,他能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
王爱国表面看走的很坚决,其实也是虚晃一枪而已。
有这么大的漏在眼前,他不可能不捡。
所以,摊主一拦,他也就不走了,看了眼摊位,说道,“十块卖不卖?”
“卖!我这就找张报纸给您包起来。”
摊主大喜过望,转身就要去找报纸,可这时王爱国又说了一句。
“我指的是全部。”
“什么?”
摊主回过头来,一脸的难以置信,“你十块钱要买我所有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