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国借此机会回到了家中。林老三一家早已等候在门口,看到确实是林保国归来,林老三激动得嗓门儿都提高了:“保国,你回来了!”他似乎希望自己这张嘴是个大喇叭,让全村的人都知道自家儿子坐着大解放回乡的消息。
“爸,妈,奶奶……”林保国喉咙有些梗塞,虽然离家才不足一个月,但他已然感到一阵哽咽。
“保国,快进屋。”林保国的母亲开口说道。
在一旁的林芳和林建民则目不转睛地盯着门口那辆大解放,压根儿没空搭理林保国。对他们而言,大哥才离开一个月而已,有什么好看的?还是大解放更吸引人!
“你们要看就去看吧。”奶奶开口道。
“好的。”两人应声而出,一溜烟跑去看大解放去了。
留下林保国和他的家人一同走进了堂屋。进屋后,母亲忍不住询问起林保国这段时间的情况:“保国,你在外面怎么样啊?手艺学成了吗?”
林老三和他的奶奶也都紧紧盯着林保国,热切等待着他给出答案。
面对父母的询问,林保国早已想好了回答。
“手艺虽未学成,但如今我在京城第三轧钢厂当上了光荣的保卫员。”他一边说着,一边把他事先编排好的故事娓娓道来,分享给了家中的亲人。
听完林保国的解释,全家人都露出了喜悦的表情。
“这样说来,你是回来办理户口迁移的?是要把户口迁去京城?”林老三兴奋地问道。
林保国点头确认。
“太棒了!我们家也算是有了城市户口的人啦!”林保国的奶奶乐得合不拢嘴。
“没错,等我在城里稳定下来,一定带你们去看看京城是个什么模样。”林保国承诺道。
“那就太好了……”
一家人在欢声笑语中聊了好一会儿之后,林保国找个理由说自己要去上厕所,然后悄悄溜到了自家的红薯窖里。
在乡下,几乎每户人家都会挖这样一个红薯窖,主要是为了储藏红薯,因为红薯虽然产量丰富,但却不能耐寒,所以农民们会在家中挖个窑洞来存放分配得到的红薯。
林保国走进红薯窖,看到里面还有几袋红薯,不由得心中踏实了许多。
他在城里生活得有滋有味,如果家里人挨饿,他会感到万分愧疚。还好现在家里多了自己的那一份口粮,估计不至于让家人饿肚子。
但他也知道,春天过后自己不再家里帮忙劳作,那时家里分到的粮食肯定会大幅减少,再加上自己的户口也要迁走,分配的粮食会更少。
因此,林保国决定给家里预备一些物资。反正这次回家时开的是大解放货车,带回些东西也不是件稀奇的事儿。
自家的地窖,用于存放粮食似乎并不太合适。
地窖深入地下约两米,底部横向又挖掘了一段两三米长的通道。这样的地窖适合放红薯和白菜,但对于储存大米、面粉这类粮食来说,则显得不太合适。
“嗯,需要整理一番。”
于是,林保国利用自身空间调整的能力,将地窖扩大一圈,并用厚度约二十厘米、宽度一米多、长度三米多的木板制作了地窖的隔板。
木板背后,他还堆放了一圈来自空间的大石块,确保地窖不会坍塌,也不会渗水进去。
经过一番精心布置,原本的地窖竟被改造成了一个小型地下室。
“虽然这么做可能有些夸张难以解释,但如果能用来为家里储备应急粮食,倒也是物尽其用了。”
最后,林保国往地窖里放了不少东西。
其中有五袋面粉、五袋大米、五袋玉米面,每袋都是一百斤重,包装袋是从轧钢厂仓库取来的。
除此之外,还有猪肉一百斤,鸡蛋一千个,以及各式各样的蔬菜若干。
这些食材都易于保存,不容易变质。
如此一来,这些食物足够家里吃上很长一段时间了。
林保国了解到,在这个油腻食物匮乏的时代,一个普通五口之家一个月内主食消耗大约在一百五十斤左右,那么他留在家里的主粮储备足以供应全家人一年之需。
有了自家种的蔬菜,再加上集体分配的口粮,可以说家里在未来一年之内都不需要担忧粮食问题了。
“晚上离开前再给家里留下一些钱,这样我自己也能彻底安心了。”
林保国从地窖出来后,又和家人聊了一个多小时,随后才去处理户籍迁移的事宜。
首先得去村里开具相关证明,再到红星公社的派出所,如果所有材料都准备齐全的话,在派出所办这件事大概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就能拿到一张证明林保国户口已迁出的单据。
其实这件事本身并不复杂,只是路上花费的时间较多。
幸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