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拜年的那些事儿
林保国心里明白得很,在六十年代的京城,人口总量大概在七百万人左右。
然而那时的工厂却寥寥无几,实在叫人心疼。
如今轧钢厂打算招收三千名工人,这个数字在整个长江流域的众多企业中也不过是个小浪花,别说激起大浪了,就连个小涟漪也翻不起。
更不用提像后来那样挂出招聘广告,招工信息仅靠国营单位内部传达——轧钢厂便是其中之一。
相关部门会将招工任务分配到各个地区,再由当地街道办事处负责通知辖内居民。不出几天工夫,招满三千人的目标就能轻易实现。
在这个时期,产业少、工作岗位稀缺,一旦听到招工的消息,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地想方设法挤进工厂大门。
由于僧多粥少,这时候人脉关系的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
另外,不属于招工范围的人如果想进厂该怎么办呢?答案还是离不开人际关系。
一旦进了厂,不同的岗位待遇差距悬殊,而那些优质岗位往往早已经被有关系的人捷足先登。
拿秦淮茹为例就不难看出,那个年代的工人堪称捧着金饭碗,一个工人足以养活整个家庭。
于是,对于林保国来说,这不仅仅意味着二十个招工名额,更是关乎二十户人家的命运。
离开轧钢厂之后,林保国来到了吴师傅那里,请教八极拳的修炼方法。
在修炼过程中,吴师傅一如既往地严谨专注,林保国能深切感受到吴师傅对自己寄予的热情和期待。
趁着间隙,林保国问吴师傅:“吴师傅,我们轧钢厂过年以后要扩大规模招人,我这边给您预留了一个位置,您回去和家里商量一下,看谁合适去上班。”
听到这话,吴师傅指引林保国的手不由得颤抖了一下。
“保国,你真是个好孩子啊。”
原本打算好好指导林保国,以此报答大师兄当年的关照之情,可没想到林保国会给出一个令他难以推辞的机会。
林保国的话勾起了吴师傅对大师兄曾对他关爱的记忆,没料到几十年后还需接受大师兄后代的关照。
“我这个人没什么能耐,家里孩子也没啥出息,刚好孙子长大了,让他去吧。”
吴师傅深知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内心虽想婉拒,但家中确实需要一个劳力来养家糊口。
“好吧,过年招聘的时候我会通知你的。”
随后,吴师傅更加用心地指导起林保国。
除夕之夜,整个京城鞭炮声此起彼伏,硝烟伴着欢笑声逐渐弥漫开来。
家家户户围坐一起享用饺子宴,即使是贫穷的家庭也要倾尽所有,让全家人痛痛快快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因为这是辞旧迎新的除夕之夜,一年中的最后一餐,人们希望吃得更好一些,寓意来年更加美好。
林保国也不例外,尽管他独自一人,但也亲手包了饺子,白菜猪肉馅,而且肉多菜少。
饺子下锅后,他走到屋外,点燃了自己购买的五百响鞭炮。
“啪啪啪啪……”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惊动了整个四合院,邻居们纷纷出门围观,尤其是孩子们兴奋不已,争相寻找未爆炸的哑炮。
只见中院过来的棒梗一马当先,胆子最大,十岁左右的他竟敢伸手去抓还在燃烧的鞭炮。
住在前院的金玉枝家的大儿子金满堂看见这一幕,立刻仗着比棒梗大几岁,硬是从棒梗手中夺过了鞭炮。
他掐灭了仍在燃烧的一头,捡起剩下的就跑开了。
其余的孩子见状,也纷纷追逐而去,希望能分得几颗未爆的鞭炮。
唯有棒梗满脸不甘,扭头往中院跑去,声称自己绝不跟抢他东西的人玩耍。
林保国在一旁看着棒梗被抢,心中暗自得意,感觉今晚能多吃一碗饺子。
次日,大年初一。
孤身一人的林保国本打算好好睡个懒觉,却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扰得无法入睡。
感受着浓郁的年味,他知道今天无论如何也无法赖床了。
体验穿越后的第一个春节才是正经事。
此时,林保国家的房门传来一阵敲门声。
“砰砰砰。”敲门声响了起来。
林保国一愣:难不成还有人上门给我拜年不成?想到院子里活泼乱跳的孩子们,便释然了。
“稍等一下。”林保国回应道。
“林保国快点,就差你了。”三大爷的声音传了过来。
林保国一头雾水:
没错,确实是三大爷的声音,但他敲我家门干吗呢?
林保国赶忙穿好衣服,打开了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