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六章找仓库,规划未来 (1/2)

第四十六章找仓库,规划未来

刘子龙从不轻易揣测人性。

尽管王忠臣此刻表现得谦逊踏实,但将来他会成为何种人,无人能够预料。

然而此刻,刘子龙至少相信他。

毕竟此时的老王一无所有。

刘子龙成了他的依靠,在城市中生活,他也只能依赖刘子龙。

至于将来的事,那就留待将来再议。

他告诫王忠臣,每天黎明破晓时分,便需前往四合院,用车板拖走一百多颗西瓜。

务必确保每天清晨将西瓜准时送达国宾馆。

至于金钱和票券的结算,

刘子龙已与黄科长约定,按月或每周进行一次清算。

当王忠臣完成一天的工作,刘子龙便蹬上自行车下乡收购物品。

作为采购员,这的确是一份辛劳的体力活儿。

日复一日,波澜不惊。

不觉间,又来到了周末。

尽管系统空间内储存着海量物资,刘子龙一直谨慎地不敢大量售出,但这段时间以来,他手中的现金以及各类票券却日益增多,数额惊人。

不经意间,手中已经有了两千多元。

这些钱该如何使用呢?

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在平常情况下,这笔钱根本花不完。

周六早晨,王忠臣并未休息,而是拉着板车来到四合院。刘子龙帮他把西瓜装满了整辆车。

邻居叁大伯瞧见此景,不禁好奇地询问:子龙……你整天的,那些西瓜是从哪里弄来的呀?

的确令人困惑!

大家都不傻。

刘子龙家中的西瓜只出不进,不仅叁大伯有这样的疑问,很多邻里也都心生狐疑。

不过叁大伯率先表达了出来罢了。

呵......刘子龙带着一丝敷衍的笑容回应道,“这批物资实际上是代他人接收的,咱们工厂并不需要,我就充当起了中介的角色。”

“嘶——嘶——嘶——”

叁大爷倒吸一口凉气,接着说:“既然是代别人收取,想必他们会给你一些辛苦费吧。”

刘子龙淡然地笑了。

叁大爷颇有感触地评价:“做采购员真是待遇优厚啊!”

但这番话也让刘子龙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往后再进行此类交易,必须找个合适的场所,不能再一直往家里堆东西了。

短短三天时间,院里的人就已经对他倒腾西瓜的事产生了疑惑。

要是这么干上一个月,还不知道会被多少双眼睛盯着呢!

一旦被人举报,那可就头疼了。

嗯,看来……

找个仓库才是正解。

此时,于莉提着一个布袋走进了四合院。

“于莉……”看见妻子的刘子龙心中涌起一股暖意,他已经有好几天没见到她了,十分思念。

“嗯……”于莉看见刘子龙也满心欢喜,她把布袋中的小坛子放到刘子龙面前。

刘子龙问:“又是咸菜?”

“不是!”于莉回答,“这不是前几天你钓上来的鱼吗?两条都放在我家,一时半刻也吃不完,所以我妈腌成了腊鱼,现在已经腌制好了,你拿回去,半月后再晾晒一下,就可以吃了。”

“好的!”刘子龙感激地说:“谢谢你,亲爱的,这世上只有你还在挂念着我。”

于莉的脸颊微微泛红。

刘子龙又说道:“你来得正是时候,陪我去街上看一看,我们去租个房子。”

“租房子?”于莉一边跟随刘子龙往外走去,一边不解地问:“租房子要做什么?”

刘子龙答道:“以后咱俩一块儿住啊,你总不至于想让我们继续和这群禽兽同住一院吧。”

于莉却回道:“放心吧,我不怕他们。”

刘子龙微微一笑。

四九城里有许多四合院,就像刘子龙所住的那个一样。

这样的院子不仅仅承载着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传承。然而最初的时候,并非如此居住。整座大院,原本是一家人的天下。

前院、中院、后院,在明清时期并非这般称呼,而是以“一进”、“二进”、“三进”来区分。

寻常百姓家,很难拥有这样规模的宅院。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大户人家已不复存在,原有的四合院悉数推翻重建,为了更好地安置居民,这些院子便被居委会和街道接管,划分为一家一户的住所。

更有甚者,那些昔日王府级别的四合院,竟可以容纳数百人居住。

但不可忽略的是,四九城曾有的大户固然众多,但普罗大众更是基数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