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的刘老汉听了这话,轻轻点了头,并在桌子上敲了几下。
从周伟的话里,他听得明明白白。
周伟一直保持着含糊其词的态度,对于自家生意的好坏,始终没有明确的说法。
但这块地皮处于绝佳的位置,又在京都市中心的大街上。
周围住着那么多居民,他们会经常光顾他的餐馆。
这绝对是件脸上有光的事,而且有些生意只可能越来越好,不可能变差。
甚至可以预见,一旦那个店铺开业,挂着的那个招牌,就能引来大伙儿争相涌入。
到时,恐怕还会出现排队爆满的情况呢!这一切都是注定要发生的。
周伟这么说,显然是有他的考量。
倘若让人民公社的刘老汉随口乱讲,到最后吃了亏的只会是自己。
这时,人民公社的刘老汉微微勾起了嘴角。
“周伟啊!这全聚德可是咱京城里的一家老字号了。”
“口碑极佳,以前就是顾客盈门,许多人盼望着它能恢复营业呢!”
“尤其许多人用餐或是谈事,都喜欢挑些高档、有名气的馆子好好享受一番。”
“而你们这儿正适合大家光顾,这样一来你们不得忙得团团转吗?”
周伟轻轻点头,笑了笑,“您说的没错,的确有这样的道理。”
“那座三进三出的大四合院,也正是考虑到将来员工会增多。
才买下来作为员工宿舍,方便调整住宿分配。”
此时,刘老汉开怀大笑,接着问道:“那你这里招工有什么具体要求吗?”
周伟也回之一笑,“自然是想着帮国家缓解一些就业压力,打算招些下乡知青。”
“而这招收下乡知青的事宜嘛,当然就得麻烦人民公社的你们来安排了。”
“所以我还希望您能在这方面,助我一臂之力。”
话音刚落,刘老汉连说了三个“好”,显现出内心的痛快淋漓。
他对周伟的好感,更是增添了几分。
尽管早上他曾希望周伟帮忙解决易中海的问题,但遭到周伟婉拒。
虽然面子上略感尴尬,但他内心完全认同周伟的处理方式。
这才是明智之举,不能轻易应承别人的事,否则后面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状况
坚守不了自己的原则,这样的人他也并不愿与其过多合作。
刘老汉微笑了一下,接着问,“那么你觉得,你的店里能容纳多少位下乡知青呢?”
周伟想了想,他知道人民公社的刘老汉手上现有的指标任务,非常艰巨。
但他也不至于夸下海口,稍作思考之后给出了答案。
仅仅在第二层,全是豪华贵宾包厢,每个包间的门口必然要站一名服务员守候。
这里有整整十五个超大型知青专属包间,再算上那些负责端菜、在二楼传递消息等职责的员工,这些人手至少需要十个以上。
因此,总共就需要二十五人左右。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琐碎杂务,比如平常的清洁打扫和日常维护,这些都需要专人负责。
每个人都得有自己的固定岗位和工作内容,这样才能保证秩序井然,让所有事情都能有条不紊地展开。
负责清理客人离开后餐桌的员工队伍,也同样至少需要十五人以上。
这仅仅是第二层的人手配置,而第一层则更为重要。
那里共有五十名员工,他们的作用不可或缺。
其中包括差不多十五人加上五位助理厨师,他们需要提前到菜市场采购专用食材,并负责统计,还有一些人专职处理财务事务。
毕竟周伟租下的这家店铺规模相当大,第一层就面积广大,可以容纳至少一百五十位以上的客人。
而第二层面积与之相等,所需的人手自然会更多。
然而,第一层的五十名员工要想服务好二百位客人,显然人手还是偏少。
更别提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有各自的专业工作,无法一心一意投入这里的维持工作中来。
因此,确实还需要招募更多的工作人员。
这一点,周伟心里非常清楚。
尽管如此,周伟也只是微微扬起嘴角,轻声一笑。
并没有把这个人数需求说得太大,反而笑着说。
“人民公社的刘老汉,我个人希望能招揽四十名插队知青。”
听到这话,刘老汉的眉头微微一皱,但他眼中的光芒瞬间闪过。
周伟看得很清楚,他的反应既兴奋又有些无奈。
这样的结果对于刘老汉来说,是有一定帮助的,但帮助并不显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