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年代,袁老先生的高产水稻还未问世。
淮河以北地区水稻产量不如小麦等其他作物,因此种植水稻的人并不多。
北方人的主食仍旧以面食为主,大米在北方还是比较珍贵的。
午餐的菜品主要是白菜、萝卜和土豆,偶尔才会有一点肉腥。
大致一周才能看到一次的样子。
看着这样的伙食,何雨梁心想,短期吃个一两周或许还能忍耐。
但若是长期如此,恐怕自己会难以承受。
身为大厨的何雨柱无需亲自在窗口负责打饭。
安排妥当工作后,他捧着自己的大搪瓷缸子坐在专属座位上品茶。
茶叶质量不高,被称为“高碎“。
得多放一些才有浓郁的茶香。
瞧见何雨梁走进食堂,何雨柱放下手中的茶缸子,从小板凳上站起来,穿过小门来到前面对他喊道:“雨梁,这边。”
听见食堂内喧闹的声音中有叫唤自己名字的。
何雨梁连四周张望了一下才确定声源所在。
一边朝何雨柱走去,何雨梁一边笑着说道。
“我说我第一天来这儿,怎么就有人知道我的名字呢?柱子哥,忙完啦?”
“打饭这种事哪能让咱们大厨亲自动手?”
何雨柱满脸得意,扬起眉毛笑问道。
“吃了没,要帮你打一份吗?”
一顿早餐包括两个窝头、一碟咸菜,小米稀饭不限量,随便喝。
看见何雨梁手上没拿餐具,何雨柱扭头朝食堂内喊道。
“马华,快拿家伙盛份饭出来。”
“别……柱子哥,我已经吃过饭了。”
何雨梁赶忙制止道。
“那就再吃一点吧。”
何雨柱挥挥手说。
“你这么壮实的一个大小伙子,别客气,今天这顿算在我头上就行。”
“傻柱,这是谁啊?你就打算记在你账上,也给嫂子记一次呗。”
周围有些靠近的工人们听到了何雨柱的话,笑着喊道。
“这是我堂弟,何雨梁,今天第一天来咱们工厂上班,还没领到饭票呢,我不是在占公家的便宜啊!一会儿我就给他补上饭票。”
何雨柱扯开嗓门,大声地解释道。
在这个年代,占公家便宜的罪名可不小,要是上纲上线,一颗小小的螺丝钉都可能给你个处分,更别提这一顿早餐了。
尽管何雨柱偶尔也会悄悄地带些厨房剩下的饭菜回家,但那些都是暗地里的行为,绝不敢公然薅社会主义的羊毛。
“傻柱,你啥时候冒出个堂弟来?他在哪个车间上班呢?”
“小伙子身材不错啊,来我们二车间吧!”
“瞧那块头,一看就知道是个大力士,来我们翻砂车间怎么样?”
“小伙子长得挺帅的,多大年纪了?结婚了吗?”
……
“安排你去保卫科,没意见吧?”
厂长办公室里,何雨梁来到人事科完成工作安排后来拜码头了。
“感谢杨厂长的关心,无论在哪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都在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我保证会努力工作,不辜负您对我的期待。”
何雨梁稍微弯了弯腰,让自己看起来比杨新民矮那么一点点。
对于工作安排,何雨梁并没什么大的异议。他此刻的心态就像一个游客,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回到原本的世界。
杨新民微笑着绕过办公桌,走过来握着何雨梁的手,引领他坐在沙发上。
“老领导亲自打电话关照了你的事,你在部队里立过战功,按理应该给你个正职的,但现在一时半刻来不及调整编制,保卫科的副科长你先担任着,等有机会一定帮你转正。”
老领导的事情是由系统安排的,何雨梁在人事科询问自己会被安排到哪个岗位时。
从人事科长口中了解到这个情况。
据人事科长所说,为了何雨梁这个副科长的位置。
厂里特意召开了会议,鉴于何雨梁身上的二等战功。
杨厂长排除众议,直接将他任命为保卫科副科长。
在这个年代,对待那些最可爱的人,确实是非常不错的。
何雨梁和杨新民闲聊了一会儿。
听杨新民回忆起了战争年代的那段峥嵘岁月,这时有人敲门走了进来。
“这位是保卫科的陈科长,陈大树,也是一位老同志。”
杨新民向何雨梁介绍了走进来的人,并接着又将何雨梁介绍给了刚刚进来的陈大树。
何雨梁主动伸出手,跟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