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梁目的明确,一进信托商店便直奔寄售手表的柜台,花了30块钱买了一块二手的上海牌手表。
何雨梁没买别的东西,他计划等到家里的火炕砌好之后。
再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购买。这两日,他就暂且住在何雨水的房间里。
与售货员约定了时间,眼看下午上班的时间就要到了,何雨梁闲逛了一圈后回到了轧钢厂。
下午时段,何雨梁喊了一个保卫科的工作人员陪着他。
两人开始在厂区内四处转悠,目的是尽快熟悉这里的每一块土地和每一栋建筑。
傍晚下班时分,何雨梁来到轧钢厂的南门,主动留下来陪伴门卫一起值岗。
名义上说是了解工作,实际上则是想找个机会给厂里的工人制造些麻烦。
看看能否触发系统的奖励机制。
在何雨梁看来,这个时代从厂里偷偷带出点东西的人并不多,大家生活都很不容易。
占点公家的小便宜是很常见的事,比如何雨柱就会时常把食堂剩下的饭菜带回家里。
这类行为只要不被逮住,那就没问题。
但如果被抓现行并上升到道德或纪律的高度来说,那便是揩油公家的行为。
抱着游刃有余的心态,何雨梁并不在乎是否会得罪那些工人。
也不担心有人会在背后咒骂自己,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完成系统的任务,获取系统奖励。
在这个年代,如果没有系统的奖励,想过上稍微好一点的日子简直是天方夜谭。
每月区区四十七块钱的工资,在别人眼里看似已经不少,但对于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何雨梁来说,这点收入远远不够。
更何况,系统还没完全激活呢。
要想彻底激活系统,恐怕得与完成系统布置的那个“让人好看”的任务相关。
轧钢厂南门的门卫室共有五名人员,其中一位是即将退休的班长郑大爷。
另外四位是二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两人负责白天值班,两人负责晚上值守。
见直属领导亲自到场,郑大爷的工作热情瞬间高涨。
平日里习惯于在门卫室内悠闲度日的他,难得地走出门卫室外。
叫上另一位值班的小周一同维持门口的秩序。
还有一个岗位是在门卫室内接听电话,以往这项工作由郑大爷来承担。
郑大爷是个老江湖,深知“县官不如现管”的道理。
尽管何雨梁连他的小儿子年纪都要大一些,但人家毕竟是领导,而且还正好管辖着三个门卫室。
郑大爷并没有别的什么野心,也没想过要在仕途上有更大发展。
他只想在何雨梁面前表现出积极的一面,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在他安安稳稳退休之后,能让自己的大孙子接替自己进入厂子成为一名工人。
留一个好印象,将来真有什么事情求到人家面前时,人家肯为你说句话,那可是比什么都强。
“何科长,现在下班期间,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这一带盯着,不能让人趁机把厂子里的东西带走,咱们轧钢厂的废旧钢铁材料之类的在外面还能换点钱呢。”
郑大爷向何雨梁介绍起了自己的工作职责。
上班期间,我们得把大门看好,不可以让外人随意闯入咱厂子。
进厂必须登记,必要时刻还得把被拜访的人叫到大门口确认身份……
何雨梁一边听郑大爷讲解这些内容,一边扫视着出厂的工人,不过啥也没发现。
寒冬腊月,工人们都裹得严严实实的,就算身上藏着铁块或零件之类的也难以察觉。
有些女同志还随身带了个帆布包,里面装的东西自然没法一个个检查。
何雨梁的到来,不出所料地引起了工人们的讨论。
有跟郑大爷熟识的工人直接向郑大爷询问这个人是谁,郑大爷耐心解释。
“这是保卫科新上任的何雨梁何副科长。”
“遇到在轧钢厂担任职务的人,郑大爷也会把他们介绍给何雨梁,比如这是第一车间的某主任,那是第二车间的某组长等等。”
每当这时,何雨梁总是礼貌地朝前来询问的人微笑并点头致意,以此打招呼,让自己在大家心中留下印象。
等到下班的工人走得差不多了,一辆吉普车开了过来,在何雨梁身旁停下。
副驾驶座的车窗摇下,杨新民伸出头向何雨梁问道。
“雨梁,你怎么亲自跑到大门口值勤了?”
“杨厂长,今天是我第一天上班,想熟悉一下情况。”
何雨梁走上前两步,站在车窗外回应杨新民。
“你刚到厂里,确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