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李秋和刘喜奎照着单子去仓库领了食材,回来就开始琢磨晚上的菜单。
小鸡炖蘑菇、红烧鲤鱼、回锅肉、红烧肉、韭菜炒鸡蛋、手撕包菜,还有紫菜蛋花汤,每道菜都是精心挑选的。
他先是把大锅菜炖上,让同事帮忙看着火,自己则一头扎进了小灶的准备里。
食材被他处理得干干净净,厨房里飘满了让人流口水的香味。
李秋做起菜来那叫一个麻利,小鸡蘑菇咕嘟咕嘟炖着,红烧鲤鱼滋滋啦啦煎着,每道菜都做得特别用心。
时间差不多了,他又炸了一盘花生米当开胃菜,然后加快速度,把剩下的菜也一一炒好。
不一会儿,姚琴就端着这些色香味俱全的好菜进了包厢,等着客人们来大快朵颐。
王主任吃得那叫一个欢,直夸这桌菜:“哎呀,真是没想到,这菜做得比外面餐馆的还好吃,跟咱们常说的傻柱师傅的手艺不相上下。纺织厂的杨主任也是赞不绝口呢!”
同桌的客人们也纷纷点头:“对对对,轧钢厂真是藏龙卧虎,这位大厨的手艺,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今晚这顿饭,吃得那叫一个心满意足!”
王主任一听这话,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总算是放下了。
他还担心傻柱不来,晚宴会冷清得跟啥似的,没想到徐主任找来的大厨手艺真绝,晚宴热闹得比预想的还要好,他笑得合不拢嘴:“嘿,这结果,比我心里想的还要美几分呢!”
饭菜一盘盘端上桌,李秋转头对姚琴说,语气里满是体贴:“姚琴,饭菜都准备好了,天也黑了,你赶紧回家吧,路上小心点啊。”
说完,他还麻利地把厨房收拾干净,让姚琴先走,想着女孩子晚上走夜路不安全。
姚琴看看外面黑乎乎的天,心里暖洋洋的,跟李秋道了谢,收拾好东西就走了。
李秋和刘喜奎接着收拾剩下的东西,用剩下的菜随便做了点晚饭,两人吃得也挺开心。
晚宴一结束,时间嗖的一下就过去了一个多钟头。
李秋和刘喜奎把包厢打扫得一尘不染,然后才各自准备回家。
“夜深了,咱们也该休息了。”李秋望着外面的星星对刘喜奎说,他还把剩下的菜一分为二,一份给了刘喜奎,自己那份装进饭盒,不过不打算带回家,另有打算。
“师父,您路上小心。”刘喜奎关切地说,眼里满是关心。
李秋点点头,趁着夜色往家走。
夜黑得跟锅底似的,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点声响。
回到四合院,白天的热闹早就没了影儿,邻居们都因为帮贾家忙,早早就歇下了。
李秋走到自家门口,轻轻地掏出钥匙,推开门,门轴轻轻响了一声。
“哟,李秋啊,这么晚才回来,是不是厂里事儿多得忙不完啊?”对门的阎大爷听见动静,探出头来,看到李秋手里空空的,眼神里有点好奇。
“是啊,阎大爷,厂里突然来了个重要客人,这才回来晚了。”李秋笑着回答,心里头却在想怎么从阎大爷那儿打听点事儿。
“嗯,今天院里挺安静的,贾家那边亲戚来吊唁,二大爷处理得挺妥当的。”阎大爷说起白天的事儿,他自己也是下班后才去帮忙的。
李秋心里暗笑阎大爷的节俭,顺口问:“那易大爷今天来找我了吗?”
“来了,不过看你不在,就没多说什么。”阎大爷回答。
易大爷没说啥?李秋心里有数了,估摸着傻柱在,啥问题都解决了。
“今天厂里接待重要客人,傻柱又不在,我才忙到现在。”李秋简单解释了一下,心里头对这事儿有了更多的盘算。
这事儿得说明白,不能让三叔阎埠贵那张嘴在院里乱嚼舌根,好像他故意躲着不帮忙似的。
其实是他厂里事儿多,实在抽不开身啊。
要是让误会传开了,他的名声可就毁了,以前答应帮的忙,到时候成了空话,那多不好。
“嘿,李秋啊,我说你们厂里聚餐,你咋没顺点好吃的回来呢?”三叔阎埠贵一脸好奇,他还以为李秋这次回来有啥好事儿呢,结果啥也没带。
你瞧瞧人家何雨柱,每次厂里聚餐完,手里都提着大包小包的,还乐意分给大伙儿。
“打包啊?那多麻烦,我一个人,随便吃点就得了。”李秋笑着摆摆手,他习惯了一个人,嫌打包麻烦。
“行,那你赶紧进屋歇着吧,看你累的。”三叔说完,自个儿也回家去了。外面风大,他这身子骨可扛不住。
“老伴儿,刚才谁来啦?”三婶放下针线,好奇地问。
“隔壁的李秋呗。”三叔边脱外套边回答,挺随意的。
“这么晚才到家?老易下午还念叨他呢。”三婶接着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