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下午,阎三叔看着李秋的自行车,眼睛都快绿了,临走还跟李秋套近乎:“小李啊,以后有机会,也让三叔过把瘾,骑骑你这拉风的自行车咋样?”
李秋笑着答应了,心里头想着,借车这事儿得看时机。
回到家,李秋简单做了几个小菜,还开了瓶好酒,庆祝自己有了新坐骑。
吃完饭,他在胡同里溜达,跟大爷们下了几盘棋,晚上随便对付了一口,这一天过得那叫一个充实。
第二天清早,太阳刚露出笑脸,李秋就踩着他那闪亮的新自行车,心里头跟吃了蜜似的,乐颠颠地往工厂蹬去。
这新车一上路,路上的工友们眼睛都直了,李秋一边骑一边跟熟人打招呼,笑得嘴巴都快咧到耳朵根了。
到了食堂门口,正准备把车安顿好,背后传来刘喜奎那藏不住的羡慕声:“李师傅,您这车,新得能照人影儿!”
李秋笑着应了声,锁好车一转身,瞧见刘喜奎眼里直放光。
“喜欢啊?多来骑两圈,别客气!”李秋大方得很。刘喜奎跟在后头,嘴里还念叨:“要能天天蹬这么拉风的车,那才叫个美!”这话刚好飘进路过的姚琴耳朵里,她拿着扫帚,一脸好奇地凑过来。
“啥自行车这么招人稀罕?”姚琴问。刘喜奎赶紧指了指新车,一脸得意。姚琴笑了,转头问李秋:“李师傅,这车新买的吧?”
“对头,昨天刚提的。”李秋回答,对刘喜奎的小炫耀不以为意。“这车可真带劲,我也想整一辆,就是票难搞,钱也紧。”姚琴实话实说,眼里满是渴望。
李秋点点头,爽快地说:“谁要是用车,吱个声儿。”说完,两人就忙活起食堂的活了,边干边聊工厂里的乐子。
歇气的时候,王铁柱凑过来,眼睛瞪得溜圆:“你小子行啊,这才接手小厨房没多久,就整了这么一辆好家伙!”语气里全是佩服。
李秋心里美得跟啥似的,但面上还是装得挺淡定,心里头想,这都是多亏了大伙儿帮忙,特别是傻柱不在,厨房的小灶才有了出头天。
厨房里,大家边干活边乐呵,虽然有人瞅着新车眼馋,但氛围还是挺好的,没人红眼。
李秋还手把手教刘喜奎怎么切菜,旁边的人也围了一圈听,李秋一点不介意,他觉得这些基本手艺对大伙儿都有好处。
刘喜奎听得那叫一个认真,他知道在工厂做饭,多学一点就是往上升一层的梯子。李秋还传授怎么掌握火候、怎么调味道,这些都是得靠日子磨出来的真功夫。
午饭一忙活完,厨房静了下来,李秋溜达出去,走到一食堂那边,看见几个工人悠哉地坐着侃大山,笑声和烟味交织在一起,挺惬意。
李秋挺自然地就混进了这群人的小圈子,他竖起耳朵,想从他们聊天里找点轧钢厂的新鲜事儿听听。
“你们知道吗?五车间的老张昨晚家里可炸了锅,跟他媳妇吵架,声音大得整个院子都能听见。”有个人小声说,脸上还挂着点神秘兮兮的笑。
“快说说,咋回事啊?”旁边的人一听就来了精神,急着问。
“这事儿我最清楚了,老张跟我住一个院。昨晚那动静,哎哟,吓得人心肝儿颤,他媳妇那手劲儿,真不是盖的……”那人说得跟自己在场似的,手还比划着。
大伙儿正聊得起劲儿,打算吃完饭去瞧瞧老张呢,突然有人指着不远处喊:“快看那边!”
大家一瞅,是秦淮茹,手里提着个饭盒,急匆匆地走过,看样子挺急的。李秋心里犯嘀咕,心想她这么早是去食堂捞剩饭吗?
“哎,你们看这位姑娘咋样?”刚才指秦淮茹的人,笑眯眯地问大家。
“新来的?咱们厂的?”有个平时话不多的工人问。
“对,新来的,七车间的秦淮茹,接替了贾东旭的位置。”有个消息灵通的同事抢着回答,一脸得意。
“哦,还是个寡妇呢。”问话的人叹了口气,好像挺遗憾的。
“怎么,你动心了?”这话一出,大家都围过来了,想听秦淮茹的八卦。
李秋心里也承认,秦淮茹长得确实标致,不管性格咋样,外表那是没话说。
“寡妇也有寡妇的风情嘛。”有人开玩笑地说,但话里带着点不尊重。
“算了算了,寡妇的事儿咱们还是少掺和。”发问的人摆摆手,觉得自己条件不错,想找的是正经姑娘,不是寡妇。
聊了一阵子,大家就都散了,各忙各的去了。
李秋也不想多待,就去了后厨,把那些闲言碎语都关在门外。
晚上,食堂里静悄悄的,李秋和同事们收拾完东西,就骑着自行车回家了。路上他还顺道捎了刘喜奎一段,然后自己慢悠悠地骑回家。
到家后,他把自行车停好,轻轻推开门,家里静悄悄的,晚饭在厂里已经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