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并不在京城里。
他在金陵有自己的家。
几乎不来工厂管理事务。
甚至可以说是他已经将自己的股份交给了国家。
听着这些介绍,何雨柱心想:
勤奋的人应该会比较好相处吧。
“刘厂长,好久不见了啊!”
娄振华走进办公室,表现得相当谦逊。
这让刘胜义先是一愣,随后脸色沉了下来:
“娄振华,厂子都已经快要破产了,你还真的打算雪上加霜吗?”
“果真是肮脏的资本家,一点不顾及人民的困苦。”
刘胜义误以为娄振华是来要用他手中百分之十的股份换取现金。
以此帮助娄振华暂时止损。
但他并不会畏惧与资本家的斗争。
因为他身后有着上百名工人支持。
只要他振臂一呼,大家便会团结一致。
共同保卫这个工厂。
尽管工人们的工资已被拖欠了一个月。
娄振华侧身一步,解释道:
“刘厂长您别误会,我肯定是和整个工厂站在一起的。”
“那些年工厂效益好的时候,我都没有把全部分红带走。”
“反而是留出一部分来用于工厂的建设,我已经后悔并且站在人民这一边了。”
“抱歉。”
刘胜义立刻换了一副和蔼可亲的表情说。
“我刚刚有些过于焦急,说话有些过了,不知道娄老板来厂里有何贵干?”
“让我给刘厂长介绍一下,这位是从研究院请来的技术专家,他对纺织机有独特研究。”
娄振华接着说。
“他希望能来我们厂研究一下我们的纺织机,为他后续的学术论文提供实验数据。”
刘胜义看到何雨柱一本正经的样子,心里开始有些相信了。
对于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专家,刘胜义内心充满了敬意。
刘胜义起身问道:
“请问专家您怎么称呼呢?”
他说明情况。
“我们厂子有些不对劲,纺织机突然坏了十几台。”
“如果专家您能帮我们找出问题所在,我们愿意支付相应的报酬。”
何雨柱微微调整眼镜,严肃地回应:
“我姓何,虽然不能打包票一定找出故障原因。”
“但我可以协助你们提升纺织机的工作效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接着,他提出要求:
“不过在这期间,我需要你们全力配合我的工作。”
“因为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哪怕一点点误差都可能导致试验失败。”
对此,刘胜义还没敢轻易答应。
毕竟几句话还无法让他确信何雨柱就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专家。
于是刘胜义提议:
“何专家,您是否先去生产车间实地查看一下我们的纺织机呢?”
何雨柱轻轻点头,面不改色地说:
“那就麻烦刘厂长带路吧。”
他们离开办公楼,走向距离百米远的生产车间。
远远就能听到纺织机作业的巨大噪音。
随着越来越近,噪音愈发刺耳。
尽管有梭纺织机依然是工厂的主要生产设备。
它通过机械化替代人力,的确提升了纺织效率。
然而,这种机器结构性能不佳、耗材多、劳动强度高且噪音巨大。
注定会在未来被淘汰。
到达生产车间门口,刘厂长大声提醒:
“何专家,进入车间必须佩戴耳塞。”
“里面的声音实在太大,时间久了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何雨柱同样大声回答:
“没错,一台有梭纺织机单独运行时的噪音就在95分贝以上。”
“所有机器同时运转的话甚至可能达到105分贝。”
“长期处在这么高分贝的环境中,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何专家,其实各家工厂的纺织机都是如此。”
“我们的工人实行八小时轮班制,并不会长时间停留在生产车间内。”
刘厂长进一步解释道。
此刻,他们三个人已踏入生产车间。
这里不仅噪音震耳欲聋,而且机油味异常浓重。
这也是有梭纺织机生产车间难以避免的问题之一。
即便工人们再怎么努力维护工作环境,也很难彻底改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